魏延是三国时期最严重的一个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的魏延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魏延大概是三国时期被最严重的一个人物,其误读之深,相信大部分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难相信,其实魏延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
正史上的蜀汉名将魏延到底有多厉害?
很明显,魏延被罗贯中写残了,在正的历史上,魏延并不是依背叛主公打开城门投降给刘备的,赤壁之战后,蜀地的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去抵御张鲁,这个时候魏延以部曲追随刘备,为刘备所看重。
为什么刘备在遇到魏延的时候就被看重呢?这就要说说部曲是什么意思了,部曲说白了就是私军,魏延能够拥有部曲,很可能是蜀地的一个小军阀,本身就有一定的实力,又是带着私兵来投的,相当于入股了。
当时孟达以四千部曲叛蜀投魏,曹丕直接就给封侯了,封侯在汉朝是一个相当。
刘备取代刘璋之后,开始攻打汉中,由于关羽要镇守荆州,马超不敢用,能够用的将领并不多,在这个过程中,魏延“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在刘备打下汉中的时候,竟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当时很多人都不服,因为刘备起兵很早,辗转的地方很多,魏延算是最后投他的,资历太浅,年纪也不大,但是刘备还是力排众议,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
刘备为了给魏延立威,故意在任命仪式上问魏延如何防守汉中,魏延表示:“若曹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他驻守汉中的话,来犯之敌十万人之内,我都能干掉,要是十万以上,那我只能防守了,这句话还是挺霸气的,事实上,魏延镇守期间,汉中也的确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作为蜀国最后一位良将,魏延的死充满了很大的悲伤,也导致蜀汉后期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甚至有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笑谈。
魏延的死,离不开诸葛亮,在下文中,将着重分析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稳定蜀汉局面后,决定挥师北伐,当时魏延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这个建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这个计谋已经成为古时候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案例,引起很大的影响。
假如如魏延所说,不过五千兵马,就可以冒险一试,诸葛亮为何拒绝呢?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划,太危险,“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如果展开来分析诸葛亮的这条计谋,也算是充满了很多奇谋的地方,能够使得出其不意,在北伐初期取得巨大优势,然而以当时蜀国与魏国的国力差距,想要以这种方式赢得战争,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每一次都因为粮食供给不上而不得不无功而返,实际上,诸葛亮的北伐,大多都是一场远足,没有激烈的画面,只有长途的跋涉。
假如诸葛亮的能够放手一搏,或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诸葛亮还是拒绝了魏延。
陈寿曾评价诸葛亮:“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所谓奇谋为短,自然是拒绝子午谷奇谋的重要原因。
过于谨慎,是其拒绝奇谋的重要因素,实际上,针对性格上的缺点,诸葛亮是自知的,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曾说:“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关于诸葛亮的谨慎,就连他的对手司马懿都知道了“诸葛亮平生仔细谨慎”,这个仗还怎么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被人知己知彼,那还有胜利的可能嘛!
刘备死后,蜀汉没有任何建树,这个锅应该诸葛亮来背
诸葛亮北伐失败,其实是情有可原的,以当时蜀汉与曹魏政权的国力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刘备即使是光杆司令,也能屡屡创造奇迹,当时依然能够从曹手上取得汉中之地。
而诸葛亮带领一个偌大的蜀汉政权,结果是多年北伐,无功而返,我看不止是军事上的奇谋为短,即使是在治理内政上,也不见得如何。
假如诸葛亮的是能人,为何在诸葛亮死后,出现人才荒的局面?造成“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局面的不是人,正是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导致的。
刘备入蜀的时候,诸葛亮与马谡关系很好,深受诸葛亮的器重,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跟赵括差不多,不是动手能力不强,而是嘴上功夫远远大于手上的功夫。
刘备在临终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意思就是说,马谡这个人吹牛有一套,吃喝还行,不能大用,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本来应该让魏延为前锋,但是诸葛亮却让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为前锋,于是有了街亭失守,整个北伐局势岌岌可危。
我不相信马谡一点本事都没有,只不过人才都是逐渐成长的,你一下子就把他摆到那么高的位置,他能经受住吗?假如诸葛亮能够悉心栽培,马谡以后未必不会成材。
诸葛亮曾经苦苦劝告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实际上诸葛亮自己都没能分辨出谁是贤臣,谁是小人。
魏延的惨遭害的悲剧,其实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的!
在挥泪斩了马谡之后,诸葛亮能够重用的人已经不多,除杨仪和费祎之外,就是姜维,诸葛亮本来是打算让姜维作为自己的人,但是姜维是策反过来的,资历也较浅,因此,诸葛亮计划由姜维担任军事上的人,人当上的人。
这个安排,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因为他忽略了魏延的存在,魏延战功赫赫,在当时的蜀汉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并不看好魏延。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过程中,诸葛亮病情加重,于是打算安排后事,在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诸葛亮召集了除魏延之外所有将领,并且确定退军策略,即大部队撤走,魏延由前锋变成断后,并且还决议,假如魏延不从命,可以不再管他。
问题就出在这里,诸葛亮作为一号人物,在临时的时候,没有和二号人物魏延商量,当时魏延认为即使是诸葛亮死了,北伐也可以继续,尤其不能让魏延容的事情是,诸葛亮竟然把军队交给杨仪来指挥,让三号或者是四号人物来指挥二号,敢问哪个二号能够容?这就是诸葛亮的临终安排。
结果为了争夺军事主导权,魏延与杨仪大打出手,最终打败了魏延。魏延溃逃后,被马岱所斩首,随后,夷灭了魏延三族。
杨仪在斩魏延后,却发现诸葛亮的指定的人是蒋琬,杨仪甚至抱怨,当初我要是投曹魏,待遇一定现在好。
结果费祎就上报朝廷,杨仪因此。
马岱斩魏延这个典故,被广为流传,堪锦囊妙计,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高级黑啊,你看看你留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班子。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有一个碰瓷的碰到了身上,当时车上的下来笑话碰瓷者,你这是在碰瓷吗?然后哄堂大笑,给碰瓷者都整不好意思了。其实,被笑话的难道不应该是吗?在你的辖区内,碰瓷的都碰到你身上了,你还能笑得出来?
实际上,魏延并没有谋反之心,而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军队出现内讧,差点没能退回蜀地就报废了,带兵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一种失败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