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迄今为止无人知道其中原理
很多人都不了解木牛流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的这一首《蜀道难》,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句,让哪怕是没有去过蜀地的人,对于蜀地的地形险要到何等程度也有了大概的认知。事实上蜀地的这种地形险要,让它在历史上成就了多个政权,最为著名的显然就是蜀汉。
刘备之所以在占领汉、川之地后于221年称帝,因为他是“大汉皇叔”,争夺天下并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心,而是为了祖宗的基业,所以国号为“汉”,史称为“蜀汉”。蜀汉的地盘与曹魏相远远不足,与东吴相也不够富庶,但是却能够在那一个大乱之世中,作为三足鼎立的一足牢牢屹立。
在刘备、诸葛亮等人本身的巨大声望以及能力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蜀地本身的险要。重重的崇山峻岭让它能够关起门来自为一家,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都很难轻易攻打进来。事实上后来蜀汉的覆灭,也不过是因为刘禅连一点兵力都没有派去要道上驻守而已。
然而问题在于,蜀地的这种地形险要不单单是让外界攻击不进来,同时还让蜀汉自己的军队也很难攻出去。不单单是因为路难走,毕竟大家都是练过的,更多的是因为粮食运不出去,毕竟人再怎么练过,扛着粮食那也还是走不动道的,所以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好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缺粮而失败。
诸葛亮于228年冬天开始的第二次北伐,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却因为缺粮而不得已撤军,之所以缺粮食主要就是因为“路上阔有五米,窄的不足三米,而且多有斜坡”,所以导致人们的运粮车很难行走。于是诸葛亮在231年第四次北伐的时候,他就开始使用了一种名为“木牛”的器具运粮,并且大败司马懿,让“曹魏畏蜀如虎”,然而还是因为缺粮而退兵。
等到234年的时候,诸葛亮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五次北伐,尽管盟友孙权不太给力,率领着十万大军却只是送了一波人头,但诸葛亮依然信心十足地出发了,因为这次在“木牛”之外,他还发明了另一种运粮器具,那就是“流马”。木牛、流马加起来能够“运一岁之粮,行数十里”,可以充分给前线的十万大军提供粮,然而这次诸葛亮天寿已终,北伐最终功败垂成,令后人不胜叹息。
那么诸葛亮在千年前,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发明出来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这在《诸葛亮集》中有相关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著于腹……载一岁粮,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另外也具有流相关描述,但是因为没有实物图,所以后世始终没有具体的还原图像。
后人对于“木牛、流马”其实也有过很多的还原,但是却并没有一个能够正得到人们的信服,也没有一个能够正解释其中的原理,具体原因是为何呢?相关的专家心里也是有着难言之隐,最主要的因素是各种文艺作品对于诸葛亮的“神化”,以及对木牛流马本身的“神化”。
所以人们在见到木牛流马之前,心中就已经有那肯定非常神奇的刻板印象,等到见到那一些被还原的木牛流马时,就会很自然地认为不够那么神奇,甚至还有一些简陋,自然也就不认可,但其实木牛流马很有可能早就被还原了,不过人们不愿意相信而已。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