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灭宋遭到五国攻打 魏灭中山为什么能平安无事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齐国灭宋和魏灭中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于是在公元前288年,齐闵王和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公元前286年,齐国消灭宋国,促使其整体势力来到了巅峰。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五国伐齐后,齐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死。王孙贾与莒人淖齿,立齐王子法章为齐襄王。虽然之后田单复国,但是五国伐齐还是让齐国从此走向了衰落。那么,问题来了,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魏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也即同样消灭一个大国,为何魏国没有被战国七雄联手讨伐呢?
一
首先,同样是消灭一个大国,魏国之所以没事,而齐国却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魏国消灭中山国发生在战国初期,而齐国消灭宋国则发生在战国中期。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战国时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魏国攻灭中山国的一场战争。在吞并中山国之后,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
在魏国消灭中山国的时候,魏国、赵国、韩国名义上还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属于晋国的。因为直到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才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因此,既然魏国、韩国、赵国是一个整体,那么,非常明显的是,韩国、赵国自然没有讨伐魏国的理由和动力,尤其是赵国,更是愿意魏军借道赵国来进攻中山国。进一步来说,这说明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之间的联盟关系是非常稳固的。
二
在此基础上,因为韩国、赵国当时很难对魏国倒戈一击,所以战国七雄联合讨伐魏国的局面,自然难以在战国初期实现。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初期,即便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这四个大国联手,也不敢说有把握战胜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在战国初期,齐国忙于田氏代齐,秦国还没有进行商鞅变法,至于燕国和楚国,也没有进入到巅峰阶段,这和五国伐齐时的局面明显不同。
在五国伐齐时,秦国的综合实力是完全可以和齐国相提并论的,至于五国伐齐的发起者——燕国,经过燕昭王的励精图治,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而就出力不少的赵国,已经完成了胡服骑射。所以,在五国伐齐时,齐国面临的对手是非常棘手的,这也是五国伐齐得以成功进行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消灭中山国时,不仅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反而还和韩国、赵国拥有较稳固的联盟关系。
三
另一方面,中山国的地位,完全无法和宋国相较,这应该也是魏国消灭中山国没事的重要原因。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对于中山国来说,其疆域嵌在燕赵之间。中山国不仅和中原诸侯国之间关系疏远,而且还是赵国的心腹大患。所以,魏国消灭中山国的行为,没有引起战国七雄太大的反应,如齐国和燕国,不仅和中山国没有什么交情,其中燕国还和中山国有过兵戎相见的过去。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宋国来说,则是一个和中原诸侯国关系密切的诸侯国。在疆域上,宋国主要位于今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也即和齐国、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都较邻近。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齐国吞并宋国后,将对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造成直接的威胁,也即这些诸侯国的联合,也是出于自保的目的。
四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宋国富庶,其战略价值更高。宋国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宋国商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在战国中期,不仅齐国对宋国垂涎三尺,就楚国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也对宋国的商业城市觊觎已久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无疑犯了众怒。而就魏国来说,在魏文侯时期消灭中山国,则没有引起天下诸侯国的愤怒或者担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齐国吞并宋国后,虽然遭到了五国伐齐,但是,宋国并没有借着这一机会复国。至于魏国消灭的中山国,则在魏文侯去世后成功复国。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其君主中山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在此基础上,复国后的中山国继续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促使赵武灵王派遣大军发动了赵灭中山之战。等到赵国消灭中山国后,后者才终于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