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荆州那么吃香 两晋之后荆州为什么不吃香了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荆州,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导语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如果要在汉末三国时期选出一个最“热闹”的地方,那一定非荆州莫属了。
(荆州地理位置)
三国三大战役,有两次都是以荆州为背景,曹、刘、孙三家无一不对这块地盘垂涎三尺、虎视眈眈,不惜投下精兵良将,斗得头破血流,甚至还一度形成了“三家分荆”的局面。
(三家瓜分荆州)
但是在三国魏晋之后,荆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似乎突然就变得不“香”了,后面的历朝历代,不管是它的军事地位还是地位都无法再与三国时期相提并论。荆州,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开始变得悄无声息。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荆州不再是历史的宠儿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分析。
被宠的资本
想要搞清楚荆州如何“失宠”的,就要先明白它是如何得宠的。三国时期,荆州得宠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它四通八达的战略地位;
第二个是它鱼米之乡的经济地位。
首先我们来看荆州的战略地位,文章开头引用了《隆中对》中的一段话,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意思是:从荆州往北,沿汉水直上可以到达汉中;从荆州往南,可以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而往东,通过江汉平原可以到达吴、会之地;往西,又连着巴地(重庆)和蜀地(成都)。这样一个四战之地、用武之国,简直就是上天赐给将军用来大展宏图的。
(荆州的战略位置)
而我们从地图上看,荆州的战略地位还不止于此:荆州往西北,通过商、洛,还可以到达关中,威胁洛阳、长安,而往东北,通过南阳盆地,则可以直抵中原腹地,这也是关羽北伐时能威震华夏的根本原因,拿下了襄阳,就相当于一脚踹开了中原的大门,许昌的曹如何能不慌?
四通八达、用武之地,用这些词来形容荆州的战略位置一点也不为过,甚至还可以说,在当时,欲取天下,就必先取荆州。
接下来再来看看荆州的经济地位,在古时候,想要成为经济重镇,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生产能力,另一个是运输能力,而这两点,荆州都有。
首先,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土壤肥沃,水网纵横,农业条件非常好,再加上东汉末年,北方,大量流民涌入荆州,极大促进了荆州的农业生产。因此,当时的荆州完全可以用鱼米之乡来形容。
(鱼米之乡)
再者,荆州水路极为发达,在交通不发达的古时候,水路就是最大的经济“动脉”。荆州位处汉江,长江,洞庭湖,湘江等交汇处,水路四通八达,粮食可以输送到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完全称得上是当时的“天下粮仓”。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取荆州作为其根据地,经济原因占很大一部分,而刘备能在益州连续打三年的战争,荆州的粮供给也功不可没。
(诸葛亮)
又能打、又有钱,它不得宠谁得宠,所以,依着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荆州成了汉末三国时期最得宠的宠儿。
讲完了荆州是如何得宠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宠儿”是如何失宠的。
荆州的“恃宠而骄”
但凡一个人从得宠到失宠,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叫恃宠而骄,荆州就是这样。
三国之后,便是两晋,而提起两晋,那是满满的血泪史。西晋政权建立后,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在永嘉之乱中迅速灭亡,可以说是昙花一现,而中国北方也彻底成为北方异族的天下。
而后,司马家族衣冠南渡,在江左建立偏安政权,便是东晋。而提起东晋,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则是门阀,在东晋政权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叫“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指的是琅琊王氏,而这个马则是司马皇族,琅琊王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门阀的巅峰。
(东晋形势图)
为什么要提及东晋的门阀呢?因为它跟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具有很强的因果性,总的来说,就是门阀间接导致了荆扬之争,而荆扬之争则直接导致了荆州的“失宠”,接下来我们慢慢分析。
从东晋的地图上可以看出,司马政权立国江左,凭依荆、扬二州和北方的异族政权划江而治。而东晋如果想守住国门,就必须借助荆州作为其抵御北方入侵的屏障。
方伯(地方官)之任莫重于荆徐,荆州为国西门,刺史常督七八州事,力量强,分天下半。——《容斋随笔》
因此,东晋治者为了更好地守住这块屏障,需要任命能臣强将驻守此处,门阀下的东晋,世家大族表示:舍我其谁!
(世家大族的居住地——乌衣巷)
然而,门阀本来就是世家大族和司马皇室之间的一场博弈,现在世家大族占据了荆州,拥有了几乎一半的东晋,当然想要挑战一下扬州的司马家的皇权了,于是,荆扬之争便开始了。
首先是王敦,琅琊王氏的那个王敦。公元321年,晋元帝试图重振皇威,发奴为兵,结果引起了驻扎在荆州的王敦的不满,王敦顺着长江一路高歌猛进,兵锋直指石头城,史称“王敦之乱”。
接着是老实人陶侃,要说这个陶侃,他也不是世家大族,在坐镇荆州时竟也能做出挥军东下、诛朝廷命官并传首建康的举动。看来还是荆州太强了,任何人在荆州都像手里拿了一把斧头,看谁都像木头。
再就是桓温了,那个著名的权臣,那个东晋当做“自己人”的驸马,他不仅整合了整个上游力量干预朝政,甚至还废立皇帝,说到底,的还是荆州的强大实力。
(桓温)
而东晋朝廷面对着接连不断的挑衅、羞辱,也只能选择气吞声,因为他们需要强大的荆州帮助朝廷守住国门。他们也曾想过收权削兵,但是只要是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一大,他们又不得不再放权增兵,被自家人欺负,总好过被异族人屠戮吧,因此,东晋一朝,荆州恃宠而骄,是完全压着扬州打的。
失宠之路
时间往后推移,气吞如虎的刘寄奴建立了刘宋,并把都城定在了建康,为了避免像前朝一样被荆州势力欺负,刘宋朝廷开始了一系列削弱荆州的措施,荆扬之争开始有了逆转。
刘宋朝廷对于荆州的削弱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派宗室坐镇荆州;
分割荆州,分置四州;
转移军事重心,扶持雍州。
(宋武帝刘裕)
一、派宗王出镇荆州:这种削弱荆州的方法很好理解,就是用皇室宗族代替世家大族去坐镇荆州,目的就是通过宗族关系去实现荆、扬一体化。
刘宋朝廷的这种做法虽然标志着门阀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对于荆扬之争,却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门阀与朝廷之间的矛盾虽然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宗室与朝廷的矛盾,荆扬之争只是换了身衣服而已,本质丝毫未变。
二、分割荆州,分置四州:荆州过于强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地盘大、资源多,因此要想正地削弱荆州,一定要切割它。
于是刘宋朝廷先把荆州南部的十个郡拿了出来,设置了湘州,紧接着,又割荆州北部的南阳、襄阳等五郡设置了雍州,最后又在原荆州中部撕了一个口子,设立了郢州,最后原荆州的地图是这样的。
(荆州被一分为四)
荆州被一分为四,分别是雍、荆、郢、湘,四州相互掣肘,实力大损。但同时,新问题又出现了,荆州的对外防御能力也大大减弱了,南朝的国防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于是复合荆州的声音开始出现了。
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荆以阃外,至是并分,欲以削臣下之权,而荆、扬并因此虚耗。——《宋书·何尚之传》
就这样,军事压力来,荆州合,军事压力走,荆州分,分分合合,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三、转移军事重心,扶持雍州:在荆州经历了分分合合后,南朝的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荆扬之争的核心既不在门阀,也无关荆州的大小,而在于荆州作为军事重心的战略地位,因此只要把荆州的军事重心转移走,就能正的解决问题。
那转移到哪儿呢?敌人在北方,当然往北方转移了,于是南朝治者们把目光放在了雍州身上,这个雍州,就是从荆州分离出来的那个雍州。
(雍州)
有了目标,南朝便开始了经营雍州之路,首先,南朝吸引了大量从北方逃亡过来的流民,这些人民风强悍,大大增强了雍州军队的战力。其次,南朝又扩大了雍州的军政职权,不仅派遣皇子坐镇于此,而且集各地之资源用以强化雍州。
“罢江州军府 , 文武悉配雍州” 、“湘州入台税租杂物 , 悉给襄阳”——《宋书》
最后,着力开发雍州的经济,开荒地、兴水利、筑长围,随着经济实力大涨,雍州在朝廷的地位开始益提高。
就这样,此消彼长,随着雍州的综合实力大涨,荆州再也不复“大哥大”的地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拿下游开刀的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荆扬之争最终也演变成了荆雍之争,扬州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效果也很快显现出来了,后来南郡王刘义宣举兵,但是却因为没来得及整合好全部的上游势力,因此被南朝迅速扑灭,荆州再也不是那个颐指气使的“宠儿”了。
总结
南北朝过后,中国再次走向了一,荆州作为的正中心,也不再担负着抵御外族的重任,其作为军事重心的地位也消失殆尽,荆州彻底完成了它在、军事地位上的退场。好在荆州的经济实力还在,依然滋养着那方水土、那方人,以及那方厚重的历史记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