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的艺术成就:现实与浪漫的艺术杰作

  《离》是一首充满的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兴手法,以花、禽鸟寄托情意。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而诗人采用的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由于诗人无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无论是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内容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以及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和人格化了的、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

  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抒情主人公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非常自然,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的味道。

  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壮、悲,是前无古人的,尤其是诗人用了龙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时候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

  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非常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广阔、无神奇的场面。若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的不朽之作;而若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image.png

  《离》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诗中大量运用了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一般的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四句,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其次,诗人运用了不少香花、香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的、思想意识方面的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最后,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便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看来似乎山穷水尽,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澜起伏,百转千回,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