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一时的ldquo;战象部队rdquo;为什么后来很少有人用了?
在西方古典时代的战争中,尤其是在西方大帝之后,到罗马帝国诞生之前,有一个特殊的部队,时常出现在当时古典文明的各个战场中。这个特殊部队,希腊人、罗马人初次遇到它时都损失惨重,被其威力所震慑,甚至希腊文明国家一度以它为王牌部队,但是,这个部队却在后的时间里屡屡被人们总结应对战术,最终成为了肋部队,这就是一度驰骋于西方古典世界的战争巨兽-战象部队。
最初,西方古典世界的先驱者-希腊人,对于驯化大象来从事军事用途这件事,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实际上,对于希腊人而言,第一次看到战象,是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有一种说法,当著名的征服者大帝在高加米拉战役与波斯帝国决战时,就曾见过波斯人配备的15头战象,他被这些战争巨兽所震撼,因此产生了要将其好好利用的想法,甚至在入侵印度期间编组过一只规模较小的战象部队。
战象冲锋
不过,实际上,对于来说,战象称不上是一种特别优秀的部队。因为,他的军队与战象部队的第一次交手,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的。在进攻印度时,当地的印度治者波鲁斯就筹集了大约100头战象投入到战场中,这就是希达斯佩河之战。但是,这一战战象部队却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要回答为什么,就必须从战象部队的主要运用方式来说。
一般而言,战象会被布置到军队的正前方,用来首先发动冲锋或者在对方冲锋时阻拦敌人。在古典时代,战象厚实的皮肤可以从刀剑中有效保护自己,而它们高大的身躯,即可以保证坐在上方的驭手不受下面敌人的打击,也会对敌人的步兵产生巨大的心理压迫感。由于巨大的体重优势,战象在古典时代可以轻松突破那些密集步兵组成的阵型,即使是配备长矛的步兵也不例外,有些士兵受到战象巨大的体型和移动时的震动影响,甚至会在接敌时就逃走。而一旦战象部队入地方步兵队伍中,通过踩踏和冲撞就可大量敌。因此,战象本应该对大帝的马其顿步兵造成重创的。
马其顿方阵对决战象
可惜的是,大帝麾下的士兵历经大小数次战役,本身又是精心训练的部队,因此面对印度军队的战象几乎没有出现胆怯逃跑的情况,反而凭借着马其顿方阵这一超长矛方阵的战术,在希达斯佩河之战中,让战象完全拿马其顿军的步兵阵线没有办法,同时方阵部队步步逼近,战象倒失控了,冲垮了印度人自己的骑兵部队。这里可以看出,早在战象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时,它们容易失控的特点就暴露了出来。
不过,虽然战象输给了马其顿方阵,但是,大帝麾下的部队毕竟是特例中的特例,他们在战象面前展现的战力和胆气,不是普通军队能够做到的。因此,面对这种新奇的部队,大帝麾下的某些将领,还是发现了战象的特有价值。
伊普苏斯会战
在大帝死后,他的部下们围绕着他留下的庞大帝国展开了空前激烈地内战。在这些人当中,从的父亲腓力二世就活跃起来的将领安提柯最为强大。为了避免被安提柯逐个消灭,托勒密、塞琉古、利西马科斯、卡山德等诸位将领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与安提柯展开了决战,是为继业者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伊普苏斯会战,在这场战斗中,安提柯的右翼骑兵成功击破联军左翼,正当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准备带领右翼军队回师配合主力取胜时,却被300头战象挡住了去路,对于安提柯的军队而言,300头战象不仅难以迅速击,而且它们散发的气味和发出的声音还让战马陷入恐惧不敢向前。于是,得不到及时回援的安提柯主力战败。
战后,联军中的托勒密和塞琉古二人对于战象部队肯定是有了深刻印象,因为,二人后来建立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国,都将战象部队作为重点部队进行训练,而在他们的战场上,战象也会经常出现。不过,后一种战象部队的新战术,却不是他们发明的。
皮洛士
在围绕的遗产的战争中,的祖国伊庇鲁斯也卷入其中,的年幼亲戚皮洛士国王一度也试图抢夺马其顿王国的王位,但是却屡遭挫败,因此他将目光放在了西方,借西西里岛上的希腊殖民地求援的机会,率领军队进入了意大利半岛,与当时蒸蒸上的罗马人遇上了。
当时的罗马共和国正值其在意大利半岛上疯狂扩张的阶段,凭借着战力优秀的重步兵,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罕有敌手。不过,在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的数次交锋中,罗马人却屡屡遭到重创,伊庇鲁斯军的胜负核心,正是其战象部队。皮洛士总共和罗马人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会战,即赫拉克利亚会战、阿斯伦琴会战和贝内温图会战,前两场战役都取得了胜利,而贝内温图会战则终结了伊庇鲁斯和罗马共和国的战争。
皮洛士的军队,往往在会战中会用主力步兵与罗马人的主力步兵展开对峙,有时候,罗马人甚至能够在步兵战中取得上风。但是,皮洛士的侧翼却总是能击破罗马人的侧翼,原因就在于他利用战象的方式,他将战象部队配备在了侧翼中,与骑兵混编,这样的侧翼部队,凭借着战象的生理特点,常常能够让不熟悉战象的罗马骑兵落荒而逃,而侧翼的罗马步兵见到这样的景象,往往也不敢抵抗,很快就溃散了,因此,罗马军队前两次会战,都是因为侧翼遭到击破,主力被夹击而战败。
皮洛士战争
而尽管贝内温图战役罗马人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应对战象的方法,而是这场战役中,伊庇鲁斯军队中一头幼象因为受伤而哭喊,结果居然影响到了其它疲惫的战象,导致它们纷纷失去控制,反而转身击溃了自己军队的战线,是成也战象,败也战象。而皮洛士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战象的特点,那就是在合理战术运用下的极度强大、实用,但是失控风险却依然如影随形,即使皮洛士这样的军事家,也因为这个致命缺点而阴沟里翻了船。
讽刺的是,虽然罗马人在与皮洛士的战争中屡屡遭到战象重创,他们却丝毫没有学会如何对付这些部队。因此,皮洛士撤走后十多年,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迦太基人就有驯化的北非森林象组成的战象部队。罗马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一度尝试登陆迦太基本土,执政官雷古鲁斯试图一举攻克迦太基终结战争,结果却遇到了人赞提帕斯率领了迦太基军队,其中包100头战象。罗马人偷懒的后果非常严重,在无谋的正面交战中,罗马军队全军覆没,其中光是被战象冲、践踏而死的就有8000多人。
迦太基战象部队
不过,虽然罗马人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却还是有了收获,那就是他们终于学会了正视战象部队。在迦太基人被战象部队的优秀战力所鼓舞后,他们派遣了包含150头战象的军队赶往西西里岛与罗马人交战。当时罗马人盘踞在巴勒莫城内,为了对付战象部队,罗马人让所有的轻装部队全部配备投枪,在迦太基步兵们随同战象部队缓缓通过巴勒莫城外的护城河时,罗马步兵们一口气向战象部队扔完所有的投枪,随后马上溜之大吉,象群因此陷入混乱之中,不少战象狂奔跌入护城河中,而另外的战象则肆意在迦太基军队中践踏,罗马军队此时趁机出,最终反而赢得了胜利。
从迦太基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表现来看,迦太基人使用战象的战术,总体来说伊庇鲁斯军原始,还是非常简单地利用战象直接冲击对方的步兵,而不是混入侧翼组成强有力的侧翼大军,这也方便了罗马人的反击,一旦战象陷入混乱,相灵活的骑兵,迟缓的步兵只能白白遭受战象践踏。
汉尼拔的部队并不依赖战象
顺带一提,迦太基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即汉尼拔战争中同样也尝试使用战象,但是汉尼拔的战象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就损失了大半,等到正和罗马人交战时,汉尼拔已经没有一只可以用来作战的战象了,不过,战象部队对于汉尼拔而言,其实反倒不是什么优秀的战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尼拔与其宿敌罗马名将西庇阿对决的扎马战役中,面对汉尼拔军的战象冲锋,罗马人变化队形,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通道”,就这样让战象直接从罗马人的阵型穿越了过去。名将对决,战象部队的存在与否变得毫无影响。
对于罗马人而言,自皮洛士时代起,对于战象的恐惧已不复存在,从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击败战象开始,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轻松化解战象的威胁,罗马军队应付战象变得越来越轻车熟路,而对于那些与罗马敌对,偏偏部队里还大量配备战象的国家而言,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灾难。
安条克大帝
以前文提到的塞琉古帝国为例,其中兴之主安条克大帝在公元前190年与罗马共和国展开决战,在这场被后世称为马格尼西亚战役的战斗中,安条克大帝一度凭借披甲具装骑兵集群突破了罗马重步兵组成的罗马-帕加马联军左翼,一度直抵罗马人大营。正当安条克大帝自己忙于攻克敌军大营时,被留在后方的塞琉古主力继续与罗马人鏖战。原本他们并没有落于下风,结果主力步兵的阵型核心处的战象部队却成了罗马人的突破口,罗马人将标枪和全部往战象上招呼,战象部队果然按罗马人预料一般发了狂,成功从塞琉古大军核心处向外践踏友军,就这样,塞琉古大军没被罗马人攻破,却被友军的战象部队从背后瓦解了。
发狂的战象
从诸多战例来看,战象部队的成功发挥,需要一个很勉强的条件,那就是对手对于战象部队缺乏了解,没有应对的方法,这样才能让战象发挥作用。不管是安提柯还是罗马人,都是因为第一次应对战象,从而在战斗中失利,实际上,一旦有人发现战象容易失控的特点,并且拥有一定的投射能力,战斗失败的一方,往往就是配备了战象的军队。而且,随着骑兵装备的发展,重骑兵开始拥有越来越强的冲锋和突破能力,渐渐开始取代了早前战象部队的作用。
总的来说,战象部队是一个发挥相当不稳定的部队,尽管它拥有的特性一度让它驰骋在战场之上,甚至成为了大规模决战中的制胜部队,但是,缺点过于明显又致命的部队,的不适合在战术与装备愈发先进的战场上存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