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马克沁枪有什么渊源呢 为什么看完威力之后会不买呢
在19世纪,在西方国家,工业的开始,使得各种枪炮武器武器,轮船战舰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一名英国人叫海勒姆-马克沁,他就发明了一种威力很大的枪,这种枪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马克沁枪,也就是最早的。小编为什么会提到这把枪呢?因为它与中国大清和李鸿章还有过一段渊源呢。小编不卖关子,接下来就说说有何渊源。
这件事情主要是发生在李鸿章身上的。当时中国的综合实力到了清朝中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工业,各种生产用的机器设备还有军事武器都已经制造出来了,而中国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闭关锁国状态中洋洋得意。
直到英国人拿着自己的各种武器装备来大清炫耀了一番之后,这是大清才见识到了洋人的火炮是如此的厉害。李鸿章这个洋务运动的先行者看到后自然也是心潮澎湃,立志也要把清朝的军备改良一下,慈禧听英使者说英国正在举办军事武器展览会,就决定派人去考察一下。李鸿章与洋人最为熟悉,是最佳的人选,于是立刻下令让李鸿章去实地考察一番,李鸿章就踏上了跨洋之旅。
在展会上,李鸿章看到这么多的武器火炮就像打开了新天地一样,很快他就被威力巨大的马克沁枪吸引住了。只见这武器有两个灵活转动的轮子,上面架着跟大炮一样的火器。马克沁见有人看中了他的枪,自然要自卖自夸一顿,在李鸿章面前展示了一下这把枪的威力。只听一阵密集的枪声震耳欲聋,瞬间就将远处的一颗大树给扫射断了。李鸿章看到后顿时就惊呆了,居然这么厉害,啥也顾不上了,连忙跑过去看树,还拍了照片留作纪念。
马克沁见状,知道李鸿章非常感兴趣,就问他要不要买。李鸿章就问了一下:“刚刚这杆枪打出了多少发?”,马克沁回答说:“大约有三百发。”李鸿章听了,当下就回复:“不用了,打的太快了。”也不再多看一眼枪,转身就走了。马克沁有点不知所然,这是为啥?连同李鸿章一起来的官员也很迷惑,马克沁枪这么厉害,射程远,威力大,发的也快,,那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不买呢?李鸿章这样解释了原因,他说:“这个枪打起来太快,消耗的就快,那我们要买多少啊!对我们来说这么多太贵了,大清朝已经消耗不起了。”李鸿章的眼光要的官员看的长远多了,也最清楚大清朝现在的状况,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鸿章的不一般。
虽然这款机枪的很棒,威力很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德国人就是用的这种机枪,但是清朝目前的状况已经挥霍不起了。李鸿章当时的一番话也会实属无奈,字字戳心,这么好的武器他当然想要带回国,来武装自己的新军,来增强中国的实力。但是清朝末期的割地、赔款,还要供养慈禧泰太后极尽奢华的生活,已经亏空,根本拿不出钱来武器,也没有钱去之称任何一场战争了。
如此恶性循环,清朝越是没有好的枪炮武器来抵御外敌,就越是战败、割地、赔款,中国也就越来越贫穷,虽然换得了一时的太平,等到侵略者再来时,又是如此。《六国论》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今割五城,明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古人尚且都知道“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李鸿章深知这事情的道理,但是他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时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只有不断的武装自己,增强自身实力才能站稳脚跟。一味地让迁就,安逸享乐,换来的终将是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贪婪和掠夺,清朝灭亡就是如此的道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