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被人称作ldquo;无夏之年rdquo;呢
还不知道:18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网友们,
历史上的1816年没有夏天。
在这一年中出现了6月下雪,7月结冰,8月霜冻的现象。因此,1816年,也被人们称作“无夏之年”,甚至有人把这一年称作“冻死人的1816年”。
这一年夏天,低温席卷了全球。最为严重的是欧洲、北美和亚洲,整个地球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因此下降了近3℃。
当时处于嘉靖年间的中国同样未能幸免,云南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
(1816年的夏天)
在东北部,1816年的初春还相对正常,虽然春寒料峭,但大部分人家已经移除了取暖设施,熄灭了房间内的炉火,期待着一个春暖花开的五彩季节如期而至。2月的时候,虽也遭遇了长时间的倒春寒天气,但相较往年也还算正常。3月间,气温逐渐回升,树木变绿,春花竞相开放,但大风天气明显多于往年。
到了4月份,本该春意盎然的天气突然变冷,甚至下起了冻雨,天空中居然飘下了雪花。5月的天气更加诡异,就像进入了冬天,不但天上继续纷纷扬扬地飘下了雪花,池塘和河里在低温中也结上了一层薄冰,庄稼被冻雨和霜雪蹂躏,大部分农作物被直接冻死。
6月份的时候,加拿大和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风雪,农民们不得不穿上冬装在田间地头忙碌,尽量让残存的庄稼能活下去,很多地方冻死了人畜。更为奇怪的是,气温有时候会高达35℃,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急剧下降到0℃。
夏寒流席卷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并且向南蔓延到了的弗吉尼亚。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在6月的数场大雪后,人们需要坐雪橇出行。7月4,正值,这一天大雪纷飞,水塘里的水结了冰,参加庆典的人们不得已拥入教堂,因为那里的火炉能够让大家得到一丝温暖。”
8月的加拿大情况急剧恶化,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绿色植物的影子,全都被冰雪覆盖,一位市民用僵硬的手记载了当时的情况:“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12月一样一片雪白。”
(异常气候下的灾民)
在欧洲,1816 年夏天的雨量,往年要高出很多,大雨在爱尔兰无休无止地下了整整8
个星期,农作物全部毁于一旦。低温和多雨的天气导致英格兰的农作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的场和苜蓿被毁于一旦。
在中国,也有广大地区出现了极端的低温天气。例如,在江西彭泽县的县志里就有如下记载:“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
在东北黑龙江,双城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作物失收,垦丁逃亡。在新竹、苗栗等地发生了罕有的冬天霜冻,新竹出现“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极端低温天气带来的后果就是庄稼大面积冻死,粮食减产严重,引发饥荒。
史料中记载了1816年云南的饥荒“是岁大饥,路死枕籍”,百姓饥肠辘辘,饿殍千里,甚至为了生存卖儿卖女。
在,因饥荒导致数万人死去。研究此次低温气候的科学家韦伯说:“人们以田鼠为食,甚至为了一块植物的根茎不惜大打出手。”紧随饥荒而来的就是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因罹患伤寒等流行病,以及和饥荒有关的病症死去”。
(坦博拉火山喷发)
那么,造成此次“无夏之年”低温天气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这是因为前一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
这座并不著名的火山海拔有2851米,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在1815年4月5,坦博拉火山开始隆隆发作。驻扎在数百公里外爪哇岛上的士兵,以为发生了战争,立即全副武装,等待着上战场的命令。
这座火山强势喷发时,把多达150立方千米的尘埃和岩石抛到空中。喷涌而出的火山灰和火山渣覆盖了巴哇岛方圆一百英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约3.7米。
炽热的岩浆以每小时上百公里的速度,顺着山势倾泻而下。所过之处万物俱焚,山脚的森林和场,都被焚烧殆尽。
这次坦博拉火山喷发和其后引发的海啸,是有记载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共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喷发的火山灰,冲上平流层,形成了一个大约4亿吨的巨大气体,将地球层层包裹。
这些气体中,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氟和氯等,它们在大气层中经过反应后形成溶胶,阻挡和反太阳光,使得太阳的热量难以抵达地面,从而导致极端低温天气,最终形成1816年的“无夏之年”。
(参考资料:《坦博拉火山爆发带来的影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