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和关羽都是战败 为什么士兵们的表现都不一样呢

  赵云关羽战败为什么士兵表现都不一样呢,这是很多读者都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期的关羽,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提到关羽这个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忠义二字。关羽为人重情重义,倍受推崇,位列五虎上将之首,他武功高强,深受刘备的重用。而三国时期荆州战役关羽失败了,自己的性命都丢掉了。

  而众将士见到关羽战败,往跟随他的一些将军们有的去世了,有的逃跑了,并没有跟他一起并肩作战,同生共死。而赵云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在北伐的时候也曾经被曹的军队包围过,寡不敌众,但是当时他的士兵们却没有一个人舍弃他逃跑。同样面对失败,为什么士兵的表现就如此的差距之大?以下依据演义,简要分析。

  首先是两个人的性格导致了这种差异

  关羽一开始就跟着刘备义结金兰,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刘备心腹,他的地位也一般人高。再加上关羽武将出身,虽然忠勇,但是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而最为明显的就是高傲。不于和人去打交道,说话都是直来直去。总是让人处在尴尬的局面。

  在关羽死后,他下面的士兵有一些没选择再坚持战斗,而是丢盔弃甲,四散逃走。其实原因从他的性格中可见一斑,因为当初拿下荆州后,关羽受到了表彰,胜利使他冲昏头脑,有些自负了。对下面的士兵也不太友,糜芳傅士仁的遭遇就是这样,导致士兵对他生怨。面对四面楚歌,这些士兵没有正忠心追随于关羽,而是眼看情势不对,就四散而逃了,也是有因有果。演义曾这样记载:

  且说关公在麦城,计点马步军兵,止剩三百余人;粮又尽。是夜,城外吴兵招唤各军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

赵云和关羽都是战败 为什么士兵们的表现都不一样呢

  他们同为五虎上将,赵云却更加待士卒。既不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也并非刘备一开始的心腹。再加上他为人没有关羽那么死板,待人温和,对将士们又有意气。为人处世,谦虚谨慎是武将少有的优点。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赵云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

  诸葛亮对此非常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挚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而见。在北伐那一站中,他们以少敌多,在撤退的时候,赵云亲自断后,让士兵们先撤,大家自然是感动的,对他就更加死心塌地了。

赵云和关羽都是战败 为什么士兵们的表现都不一样呢

  正如陈寿所评价: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也就是说关张马都因性格缺陷死了,但是黄忠赵云却没有。而且陈寿也将赵云列为“灌、滕之徒”,好当年的丞相灌婴和滕公夏侯婴,这样英雄人物啊!史家尚且如此,何况将士呢?

赵云和关羽都是战败 为什么士兵们的表现都不一样呢

  其次赵云和关羽所面对客观的形式,以及战场环境都不相同。

  对士兵们来说,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死、衣食和命运前途。因为关羽手下大部分都是荆州兵,不管上司是谁,他们都只是一名普通士兵而已。

  在没有外族入侵的当时,根本没什么“宁可家破人亡也不逃跑”的觉悟。况且吕蒙当时做了一件非常聪明的事情,那就是发动了心理战,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吕蒙率军入荆州后非但秋毫无犯,还厚待荆州北伐军将士家属,并让他们写信或带信让夫、子放下武器。这就给出了对方一个信号:若是投降即可和家中亲人团聚。果然,士兵们收到来信后顿时军心动摇,都想着回家团聚,谁还有心思打仗?

  再来看赵云。当时敌众我寡,赵云军队便在箕谷被打败。但这个地方的地势狭窄,士兵就算要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当时赵云手下军士的家属都在益州、汉中,简而言之这些家属成了蜀汉的人质。他们一旦溃散或投降,孔明会执行严苛军纪,家族可能也会受到牵连,所以为了家人他们不敢轻易投降。即便孔明对军人家属法外开恩,前方将士和家属蜀、魏两隔,谁会轻易选择缴械投降,抛弃家属,背井离乡呢?

  综上所述,关羽、赵云同样战败,却出现不同的结局,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当时的客观条件都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