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联金灭辽后被金所灭,南宋为什么还重蹈覆辙?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小编带来的南宋的重蹈覆辙之路。
王朝的灭亡是由诸多原因一起构成的,其中都存在的一个因素是战略上的错误。北宋“联金灭辽”,最终被金所灭。后来南宋又“联蒙灭金”,结果最终被蒙所灭。
因此很多人说,唇亡齿寒之下,两宋使出的昏招,可谓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坑。
但是,有北宋的前车之鉴,南宋为何还要“联蒙灭金”,“联金御蒙”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大家都懂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失的道理,南宋当局者难道就不明白吗?
我想,他们是明白的,但是又不得不为的。
01、之所以联金灭辽,是因为童贯受了侮辱
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可能就会引起大西洋的一场风暴。对于北宋、金、辽三国而言,童贯就是这只蝴蝶。
北宋政和元年,童贯出使辽国。辽帝得知童贯的阉人身份后,侮辱道:“南朝人才如此。”
辽帝不会想到,他这句侮辱之言,竟成为了辽国的之音。童贯受到辽帝的羞辱正愤懑不平之时,在归国途中遇到了献“灭辽之策”的马植。童贯大喜,立马接待了马植。
马植的“灭辽之策”就是“联金灭辽”。童贯被他的巧舌如簧所打动,亦被报复的蒙蔽了双眼,于是决定带着马植向徽宗献言进策。
徽宗搞搞书画还行,对于缺乏眼光。他在童贯与马植的一番夸夸其谈之下,竟然说道:“复中国往昔之疆。”
徽宗口中的“往昔之疆”是燕云十六州,即便是宋太祖在位时期,也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更何况只懂书画的徽宗呢。
徽宗以“联金灭辽”之策,从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决策,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朝中诸多大臣的反对。其中朝散郎宋昭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他说道:“灭一弱国,而与强国为邻,恐非中国之福,徒为女之利耳。”
通俗的意思就是:把弱小的辽国打败了,那么强盛的金国更容易攻打宋朝了。
但是受童贯与马植蛊惑的徽宗,心中只幻想着收复故土的千古盛名,哪还在意现实环境的局势。经过北宋与金的反复外交商谈之后,两国一了各自的军事行动:金军负责攻打燕云十六州以外的上京(今赤峰市林东镇。辽国实行五京制)、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以及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宋军则负责攻打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和南京(即燕京,今北京)。
金军很快就打下了三座都城,还一路消灭了西京。而童贯率15万士兵攻打燕京,却是全军覆没。金国彻底看清了宋朝的实力,更坚定了金朝之后攻打宋朝的决心。
最终金军兵临燕京城下,辽军开门投降,辽国就此灭亡(一部逃到了西方,建立了新的政权,即西辽,在此不表)。金朝成为了“联金灭辽”战争中最大的获胜者,宋朝只获得了几座空城而已。
北宋宣和七年,辽平州节度使张觉反叛金人,投宋朝。即位不久的金太宗以此事为借口,向宋朝发动了战争。
靖康二年,金国南下攻取北宋王都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中权贵共三千余人,北宋就此灭亡。
从北宋选择“联金灭辽”的那一刻开始,北宋就已注定会重蹈辽国的命运。唇亡齿寒之际,宋辽应共同度过王朝的寒冬,可悲的是徽宗只懂书画,不懂时局,才会使出如此拙劣的战略决策。
按理说,南宋目睹了北宋唇亡齿寒的前车之鉴,应该不会重蹈北宋的歧路。可是南宋却没有选择,当时的时局注定南宋只能选择“联蒙灭金”。
02、联蒙灭金,不得不为的自亡之策
在北宋与蒙古会师之前,不得不提一场战役——开禧北伐。
公元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在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了北伐。宋军从四川、荆襄和江淮三路对金国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最终,开禧北伐以南宋的失败而告终。宋朝无奈之下与金签订合议,合议中的主要内容是:南宋皇帝称金国皇帝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
看似取得胜利的金国,其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与宋会战消耗了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金国必须在此战之后,将国家财政与军事的重心放在南面的建设之上,从而防御南宋,这就直接导致金国北线的防线漏洞百出。
位于金国北面的蒙古抓住机会,于公元1211年,在野狐岭、会河川大败金军。金国就此丧失了与蒙军野战争锋的能力。在此背景之下,金宣宗迁都开封,放弃了金中都以及北方土地。
短短的五年过后,金国的领土被蒙军步步蚕食,金国的实际控制区域只剩下河南一隅之地。与此同时,南宋中断了岁币,金国更是雪上加霜。但是金国本可以苟延残喘,因为蒙军不敢贸然攻打金国。如果蒙军攻打金国,南宋极有可能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金国人不懂什么叫做“渔翁之利”,他们在处理与南宋的关系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金国朝堂之上,大多数人认为被蒙古抢走的土地,应该从南宋身上抢回来,以此增加金国的实力,形成对蒙战略的优势。
金国人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宋金两国多年征战,金国一直都占据有利地位。因为南宋曾经好欺负,那么现在南宋也好欺负,这是逻辑上的惯性思维。而金国的这种思维,最终害死了它。
公元1217年,金国以南宋不缴岁币为由,大举进攻南宋荆襄地区。可是他们这次遇到了一枚硬钉子。孟珙是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他挡下了金军多次的南下进取之路。
金国眼看南下无望,决定与南宋议和,然而南宋却坚持与金对战。气急败坏的金宣宗再次下诏攻打南宋,可是金军面对孟珙等人的防御,难以迈进南方分毫。
在随后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军歼灭了前来迎战的金军。金国在与蒙宋间的多次战役之后,已经陷入了兵少粮尽的尴尬局面。
无奈之下,金国的最后一任皇帝金哀宗向南宋求救。
此时的南宋,完全不用考虑唇亡齿寒的道理,因为此时的形势与当年的北宋差别极大:
第一,宋金是世仇,靖康之耻犹未雪,和军意都站在攻打金国这边。
第二,此时的金军丧失了全部主力以及大部分国土,就算北宋不联蒙灭金,蒙军也可吞下金国。
第三,金国在面临蒙军的攻打之下,却多次想要抢占南宋的土地,南宋又怎么可能与之合作。
这三点原因,注定南宋只会选择“联蒙抗金”。如果南宋选择“联金御蒙”的话,广大的南宋军民势必炸了锅,从而引发内乱。
另外,金国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陷入绝境,南宋的援救只是杯水车薪,完全没有意义。
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围城三个月,最终蔡州陷落。金哀宗自尽身亡,金国退出历史的舞台,南宋终于一雪靖康之耻。
然而,南宋将直面更具威胁的蒙古人,宋蒙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所以说,北宋唇亡齿寒的前车之鉴,对于南宋而言完全没有作用,即便是唇亡齿寒,南宋也只能选择“联蒙灭金”。
历史的背景可能相似,但是同样的机遇却不会出现第二次。如果北宋抓住第一次的战略机遇,联辽抗金,那么之后的历史也许就会有不同的走向。
然而,历史从来不承认可能一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