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项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世人看重的是项羽

  还不知道:李自成项羽的网友们,

  将李自成和项羽并列,很多人肯定会不以为然,但事实上二人确有相似之处。

  1、秦末农民战争

  世人皆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但对秦朝的灭亡却多半不报同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秦朝之后是伟大的汉王朝。

  秦末农民战争的烽火由陈胜吴广所点燃,但最终的角逐却在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

  在灭秦的过程中,项羽居功至伟,巨鹿一战使项羽名动天下,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刘邦虽然首入关中也只能避其锋芒,项羽俨然已是天下之主。

  项羽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天下。但项羽终究没能取得天下,亦或可以认为是得而复失。

李自成和项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世人看重的是项羽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将项羽列入本纪的,也就是说秦汉之间事实上是存在一个“楚”政权的,只不过项羽的楚最终灭于刘邦的汉。

  刘邦笑到了最后,但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却使项羽之名千古流芳。失势的英雄项羽声名远超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项羽是君子,刘邦是小人”,君子斗不过小人,似乎成了定论。

  2、明末农民战争

  秦朝是我国帝制时代的第一个王朝,明朝是我国帝制时代最后一个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与秦朝不同,世人对明朝灭亡的惋惜之情从未消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明朝之后是满族建立的清王朝,清朝末年留给后人的是太多的屈辱。很多人愿意相信:如果明朝不亡,中国绝不会如此。

  明末农民战争的烽火由白水饥民王二点燃,但最终建立政权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

  在推翻明朝的战争中,以李自成击败孙传庭为标志,大明在北方的治开始结束。孙传庭战死后,北方各省官员视李自成为刘邦、李世民再世,纷纷倒戈。于是,李自成得以迅速接管了整个北方,北京遂成为一座孤城。

李自成和项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世人看重的是项羽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改朝换代的时刻似乎到了,李自成似乎要成为下一个刘邦、朱元璋了。

  但李自成最终没能取得天下,由于他没能迅速完成向治阶级的转变,导致大明旧臣在清军入关后又倒向了清朝。大明旧臣在半年内的两次倒戈,决定了李自成在北方的速胜和山海关之败后的速亡。

  关于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可详见下文:

  明末乱局中,李自成也是一个失势的英雄,但与项羽身后巨大的声名不同,李自成长期被视为“闯贼”、“流寇”,为何?

  3、项羽除了战斗力爆表之外并无更多的优点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这一点,大约没有人能够否认。可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整个楚汉之争时便会发现,项羽与刘邦相,弱点则过于明显。我们看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残暴而不得人心——这也是项羽,而正是这些缺点决定了他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

李自成和项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世人看重的是项羽

  但项羽死后却留给了世人无尽的遗恨,项羽得了天下会刘邦所建的汉朝更好吗?我想很难。项羽并非一位出色的家,他残暴而不能容人,得天下也并非百姓之福。

  怀念项羽的大多都是失意的文人,《霸王别姬》同样是这种情绪的反映。文人遗恨的并非项羽本身,其实是自身的不得志,借题发挥而已,这与当年司马迁创作《史记项羽本纪》其实很相似,留给世人的项羽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形象,早已不是当年与刘邦争天下的项羽了。

  这种情怀同样体现在李广身上,不管李广究竟有多少战绩,文人墨客们都相信是李广生错了时代,是汉武帝没有给他机会,导致其屈居卫霍之下。因此,古时候文人多重李广而轻卫青,因为他们认为李广是名将世家,而卫青是奴隶出身,外戚身份飞黄腾达。苏轼甚至曾说:

  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苏轼是看不上卫青的,在这段话中对卫青的轻蔑可见一斑。

  4、李自成的余部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明清之际,大明的士绅阶层倒向清朝的不计其数,若非后来的剃发易服,清朝一天下恐怕会更快。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终支撑南明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余部,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和南明合作,而不是清朝。出自张献忠余部的晋王李定国在临死之前尚叮嘱下属宁死勿降;出自李自成余部的李来亨(李自成侄子李过的养子)与清军战至粮尽,最终先将妻子死,然后自缢而死。

  很多人看不上李自成,但我觉得李自成及其余部的民族气节却远胜大明旧臣。很多人本身都是一介民,但往往喜欢站在治阶级的立场看问题,似乎只要李自成、张献忠们不,安心在家里饿死,天下就太平了,大明就不会亡了,这怎么可能呢?

李自成和项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世人看重的是项羽

  关于农民,大明督师杨嗣昌曾做一首《西江月》,表达了当时的士大夫们李自成们的看法: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

  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意思是说,李自成们为何不安安静静的做一个饿死鬼,非要效仿奋臂螳螂!不知明粉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农民确实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也不能改变我国本身农业文明的处境。但如果我国一定要在改朝换代的轮回中循环,那么每一次新王朝的建立确实也能使天下休养生息,权力、土地和利益重新分配。

  歌颂每一次农民当然没有必要,但站在治者的立场直接斥之为“流寇”恐怕也更不客观。对于农民,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项羽败了,但他是贵族出身,留给文人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

  李自成败了,但他出身布衣,留给文人的却是无尽的骂名。

  虽然我国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便不再存在正意义上的贵族,但对贵族的向往却从未走远,至今不是还有某女星膜拜英国所谓的“贵族精神”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