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宗室成员13万,明朝是如何管理宗室族亲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是如何管理宗室族亲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晋时期的宗室政策属于“土临民”,势力强大的藩王基本上就是“王国”。唐宋时期的宗室,则不给予土封侯的权力,而是有能力者自建功业。当然,唐宋时期这么做也有问题。因为,你占有先天优势,能够起来的几率也就更高。当然,这仅仅是几率。
明朝自己的对宗室管理的手段
朱元璋和朱棣对于宗室政策是完全不同的,朱元璋更多地是学习汉朝、学习刘邦。朱棣则是对藩王进行了军事上的打压,同时保留了朱元璋对宗室经济上的倾斜。由此,朱棣的宗室政策避免了汉晋时期“藩王作乱”的历史。然而,从实际结果看明朝的宗室政策还是有如下问题。
通过“朱家太能生,30万以上宗室成员吃垮了明朝”一文,我们明确了明朝中前期宗室人口并不快速,但是历经武宗的“玩国家”和嘉靖的任性,明朝的宗室人口快速增长,到了万历时期已经高达13万以上,请注意这个13万只是底线。
再通过“战争致明亡有多可笑?大明财政支出主要是这三样儿,可悲”一文,我们明确了一点:明朝军费、宗室花费、官员支出三大开支占据了财政支出的99.95%,赈济不足5‰。由此,明朝亡于明末农民大。
明代宗室问题不宜扩大思考:宗室和宗室是不一样的,入《玉牒》的人,明廷才会给予照顾
徐光启对明朝宗室人口曾做过估计:即十年增长三分之一,三十年增长一倍。这13万宗室人口,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皇帝的关系越来越远,所受到的庇护、垂青也就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明宣宗朱瞻基对朱棣一系的照顾,肯定秦王朱樉一系的照顾要好。明孝宗朱佑樘对朱棣一系的照顾同样如此。按照咱们老百姓的理念,很显然他和朱樉的后代的兄弟已经超过五服了。虽然是宗室,能一样吗?谁跟他近他总分得清吧。
再如万历年,福王朱常洵的王庄高达1.9万多顷土地。除了河南的地几乎被搜刮殆尽外,又将湖广的4485顷零50亩土地给予了兼并。
有人拿这些案例扩至于整个宗室,可能吗?万历为了朱常洵差点儿废长立幼,与朝臣们斗争了15年。万历的都不了,难不成,朱棣的二哥秦王朱樉一脉之后能有这么大的脸?显然不可能。绝大部分宗室成员到了万历年间其实混得都不好。
明代藩王分布,激化了当地的土地兼并问题,并促进了农民的发生
明代藩王分布有一个特点:多位于北部、中部地区,对明朝财政影响巨大的江南地区却不多。这与明初朱元璋、朱棣父子有着直接关系,前者将藩王们作为帝国屏障,后者则将其作为削藩手段。前者藩王即在北部地区,后者朱棣则将有实力的藩王从北部迁徙到中部地区。
北部其实主要是九边附近,是跟随朱元璋“以藩王镇边疆”的思想是相随的。但是,这些地区往往是较穷的地方。
后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之所以失败,特别是“白银缴税”这一点为何在西部地区首先引发农民,就是这个地方相对贫穷,商业气氛较淡薄。
南方特别是粤地区因为海外贸易较兴盛,不缺白银。
北部、西部还可以,因为“一条鞭法”运行初期,西部、北部在缺少银子儿总会有些。所以,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问题。张居正死后,西部地区民间存银消化殆尽。
民众开始卖家用、卖房子卖地、卖儿卖女赚银子缴税。由此,问题越来越多。而且,万历后期问题也要考虑进去。明末三大思想家都生活在明朝末年,对白银的问题看得多看得清楚。所以才一致得出“废银”主张。
同样,藩王们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很坏,对于土地兼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本人并不同意他是首要的力量,首要的力量应该是文武官员。
现在我们就看看,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
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口数为1065.287万,丁口数为6054.582万人,平均每户五六人。弘治四年则为户口数911.3446万,丁口数为5328,1158万人,平均每户五六人。万历六年则为户口数1062.1436万,丁口数为6069.2856人,平均每户五六人。
洪武二十六,天下田地一共857.7623万顷。
因为,那一时期,朱元璋的法治较严格。所以,这一时期的土地数还是较实的。到了弘治十五年,则降低为411.8058万顷。由此可见,明朝的宗室问题对中央的财政支出有着重要影响,对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所以,宗室问题确实是明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称不上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