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时期官员辛苦到什么程度 你以为大年初一就消停了吗,不存在的
朱元璋是个正的布衣皇帝,由于早年创业艰难,筚路蓝缕,他深深体会到打江山的不易。
所以明朝建立后,他并没有像过去很多皇帝那样,成功了,应该躺在温柔乡中享受享受了,反倒是以加倍的热情,勤勉的对待起工作来。
在位31年中,除了生病之外,朱元璋每天都会按时上朝,与大臣议事。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三竿后退朝。
光是这么泛泛的说,大家可能印象不深,下面我们就晒上一组计数据,看起来就较直观了:
在洪武十七年(1384),从九 月十四到九月二十一这8天时间里,内外衙门共上奏章1160封,涉及的事情多达3391件。
如果每个奏章按一千字的文字量计算的话,那么就有116万字。平均下来,朱元璋每天的阅读量要在20多万字左右,要处理的政务有423件之多。
朱元璋除了以身作则之外,对手下的大臣要求也很严格,有时候显得有些苛刻了。
对大臣要求严格,待遇好一点也还罢了,明朝的官员,俸禄是历朝待遇最低的,六七品的小官,光朝廷俸禄,养活一家人都很吃力。
所以后人研究明朝的官僚体制,总觉得明朝的官当得是最没劲的,和宋朝的官员一类,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年忙到头,到了传节春节的时候,该放松放松了吧?不,朱元璋才不会让这些官员们这么逍遥自在的,这不,大年初一,他还要开会。
“明太祖洪武元年九月,定正旦朝会仪,与登极略相仿。”(《明史·志第二十九礼七(嘉礼一)》)
大意就是说,朱元璋在创业之初,就定了一个规矩:初一开年会。这个会的规格还很高(照登基),这就意味着,大年初一这天,皇上和百官谁也别闲着,都得老老实实来皇宫。
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初一的寅时(早晨4点),刚刚佛晓,会务组就开始忙活了——他们要在奉天殿布置会场。
尚宝司和锦衣卫的人员负责设立皇帝的御座、明扇、香案、卤薄等。
教坊司(国家歌舞团)则负责安放演奏中和韶乐的乐器,这些陈设都要求坐南朝北。
仪式上还有鸣鞭者4人,他们是左右各2人,北向而立,手持丈余长的鞭子。
另外,皇帝的仪仗队还会把豢养的骏马、犀牛和大象准备好,以壮声势。
一切布置妥当,年会的时间也就快到了。
在仪式开始之前,还安排了4个专门负责纠查百官造型和言辞的御史,他们先在百官中穿行,细细检查官员们的仪容仪表,避免疏忽。
卯时(早晨6点),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是教坊司用打击乐的鼓声,做为朝会的序曲。鼓声一响,早已等候在午门外,穿好正装朝服的百官们,按照官职的大小,列队由左、右掖门走到殿前台阶左右,皆面北而立。
等官员们都到位后,音乐变了,变成了中和韶乐。此时,穿着衮服龙冕的皇帝才隆重登场。
在他的前方是负责保管玉玺的尚宝司,端端正正捧着皇帝的玉玺走在前方。尚宝司前方,则是一名导驾官。
皇帝坐上宝座后,明扇打开,玉玺陈设于宝案之上。待一切有条不紊地完成后,音乐停止。
此时早已摩拳擦掌的仪仗队鸣鞭手,扬鞭两次,百官朝拜。
然后,宣读官员大声诵读皇帝的书面讲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新年致辞。此时殿堂中的百官都要跪拜着聆听,不得发出任何动静。
致辞完毕后,百官再拜行礼四次,才能起身。
整个朝会的礼仪完成后,鸣鞭三次,皇帝起驾,百官待皇帝起驾回宫后才能退下。
整个流程走完需要两个小时之久。
说起来这个年会共需两个小时,但官员从早晨天不亮就沐浴,再加上散会后往家赶的时间,小半天就过去了。
好在此时一挺,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充分享受假期的欢乐了,所以大臣们好歹有个盼头。
但是无论皇帝也好,还是官员也好,估计初一的午餐是谁也没胃口动筷子的,毕竟从天不亮开始,一直折腾到快中午,都累的不成样子了,面对山珍海味,他也吃不下去呀!
后来的明朝皇帝,方说万历帝吧,多年不上朝,是不是也是累怕了?
皇帝不上朝,大臣们也不,估计是被皇家的繁文缛节折腾怕了,皇上连朝都不上了,正月初一的年会自然就取消了,落个双方都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