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伯奢一家被的是因为一头猪吗 吕伯奢死得到底冤不冤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伯奢一家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们最熟悉的演义版本中,曹被刻画成为胸怀天下,但诈妒的形象,因此他算不得英雄,而只能被后世称为“雄”。为了表现他的人物性格,全书中有两处典型的案例。
首先就是杨修。杨修才高八斗,深谙人心。杨修随曹行军,曹在一盒点心上写了三个字--一合酥。属下不解丞相的意思,结果被杨修拿去给大家分着吃了。当有人问杨修时,他哈哈大笑说,这不就是丞相的意思吗?“一合酥”,可不就是一人一口酥。众人恍然大悟,只有曹暗自称奇。
曹是何许人也?自古以来,帝王最忌喜形于色,为的就是不让人猜透他的心思,可自己的心思竟然被杨修轻易识破了,这样的人固然聪明,但是更是留不得活口。接下来,杨修又做了一件找死的事情,那就是识破曹随口而出的“肋”的意思,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杨修命令大家整队撤军。
可是那时候,曹都还没有宣布撤军,他这样岂不是扰乱军心?这也正是他的最好的借口。
尽管杨修,曹是不舍的,可是起他轻易就能识破自己的心中所想来说,曹宁可丢掉这位奇才不用,也不能让他活在世上。在《三国演义》中,另外一个刻画曹性格的典型事例,就是吕伯奢全家。
在《三国演义》中,曹暗董卓不成,被追兵四处追赶。后来逃亡至吕伯奢家中,后有追兵要他性命。他想着吕伯奢是他父亲故交,因此入他府上暂住一晚。吕伯奢一家盛情款待,因家中没有好酒,这位厚道的伯父便亲自沽酒去了。
而曹在休息的时候,可能是心里实在太过于紧张,他听到隔壁磨刀的声音,便精神警惕起来。此外还有“捆上”之类的话,以为吕伯奢一家要了他拿去请赏。因此曹干脆先下手为强,了吕伯奢一家。
最后看到在捆在地上的猪,才知道误了好人。而曹离开时,在村口遇到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结果曹虽然略有愧疚,还是为了避免吕伯奢后面为了报仇害自己而再一次先下手为强。
这段描写的最后,曹丝毫不见悔意,倒是理直气壮。这让我们对曹阴狠诈的性格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演义终归是演义,是作者安排的情节,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润色而来的。那么在历史上,是不是的有吕伯奢?吕伯奢死得到底冤不冤?
要讨论这一话题,我们首先参考的当然是权威作品《三国志》。但是通篇浏览下来,并没有关于吕伯奢的记载。而吕伯奢在史书中,最早是出现于西晋王沈所著的《魏书》当中。在这本书中,吕伯奢并没有正面出场,而是说当时曹流浪至此,他不在家,曹的银钱马匹被吕伯奢的和庄上的人洗劫一空,曹愤而举刀。
如果按照王沈的说法,那吕伯奢一家死得不冤。那么问题就回来了,王沈的话可信吗?其实,王沈这个人的人品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更重要的是,王沈是着曹的干曹爽发的家。
也就是说,曹是他的干。那么算来,王沈的话可能就不客观了。而且后来曹魏政权与司马集团对立,王沈立即调转枪头,帮助司马家谋害曹后人。所以,王沈这个人的人品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指责,那么他关于这一段的记述,自然就算不上权威了。
接着我们再看人的记述,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上,有一条引用西晋郭颁《魏晋世语》的记载,其中说,曹逃至吕伯奢庄上,吕伯奢不在,曹因为刚经历了暗董卓,心神不宁,总有疑心,连八人。
由此可见,郭颁也认为吕伯奢是被曹误的。但是这个郭颁治史态度不严谨,裴松之虽然引用他的材料,但是也曾经骂过他“鄙劣”,专好以劲爆的话题夺人眼球,所以郭颁的说法也不能作为有效证明。
这就是为什么,陈寿的书中压根没有吕伯奢。因为大家态度不一,又没有证据可,为了保证严谨性,陈寿干脆不写这个人了。但是东晋的孙盛却是相信了郭颁的话,在他的《异同杂语》中记述了跟后来《三国演义》中类似的情节,并且最早地写出了那句名言的前身。
但是也因为这里,孙盛被裴松之大骂乱给历史加戏。不过,历史不能随意篡改,演义版本倒是可以随便发挥。罗贯中不仅延续了孙盛的写法,还让曹故意了吕伯奢本人,更凸显了其人物性格。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