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换国号 这事情还得从周朝说起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时候改朝换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对于中国的历朝历代我们都有一种印象,就是每更换一个朝代治者就要更改一下国号,这在古时候叫做易姓,易姓就是给江山改个姓,如从姓刘的变成姓曹的,或者从姓朱的变成姓爱新觉罗的,是变革天命的意思,指君王是承受了新的天命才改朝换代,为什么改朝换代就得换个名字呢?
这事还得从周朝说起,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所有的诸侯国在名义上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诸侯国的国号也就是封号都是周天子赐予的,如果擅自更改了国号就等于背叛了周天子,背叛了周朝的分封秩序,这时候诸侯国就可能以此为由对这个国家进行讨伐,所以当时政权发生更迭的话,只能更换君主的名字,不能更换国号的名字,如田氏伐齐这个事儿,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出现姜氏齐国和田氏齐国这种局面,齐国还是齐国,至于你君主叫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在战国时期事情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此时开始流行天下“唯有道者居之的思想”,如果某个国君在道德上更加优越,受到天下人的拥戴,他就可以代替原来的天子取得对天下的治权。这种观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各国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新的势力完成一是大趋势,况且周朝之前就已存在的“汤武,顺天应人”的思想及商汤取代夏桀,周武王取代商纣王,都更改了国号,这就导致了更改国号成为了顺应天命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易姓。
所以秦国一天下之后就理所应当地把秦作为整个天下的国号,这种行为又被后来的汉朝所模仿。至此古时候中国每逢改朝换代,必然更换国号的传也就固定了下来,但有一说一改朝换代这种事多少都是有些血腥的,为了让这个事显得合理,就需要动用一些手段和套路。
从东汉末年起,这个时候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叫做士族,他们效仿了周朝的分封秩序,通过一系列作,名正言顺地拥有了自己的势力,最终一步一步篡夺皇位。这一波作的起点是让当时名存实亡的皇帝给自己封爵,古时候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在公爵之上其实还有一个等级叫做王爵,如果你想篡位,你得先让皇帝把你封为王爵。只要你是王爵了,你跟天子差不多就平起平坐了,到了这一步最后篡位称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例如曹魏政权就是按照这个思路一步一步篡位登基的,曹在世的时候曾要求汉献帝把自己封为魏公,后来又加封为魏王,在这个过程中他建立了祭祀曹氏祖先的宗庙,还设立了自己的的小朝廷,朝廷上也有文武百官。换句话说,他在汉朝内部建立了一个小王国,这个小王国里的大臣们效忠的对象是曹氏家族,而不是汉朝皇室。
如果有人表示我效忠汉朝而不是效忠荣曹家,就会遭到曹的打击。如荀彧就因反对朝廷封曹为魏公而遭到曹的猜忌,曹当上位王后拥有了和皇帝一样的特权,取代汉朝也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曹想保全自己的名声,所以把最后一步留给曹丕去完成。曹后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王位,立刻逼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取代汉朝的过程就是过去周朝分封秩序的再现,先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然后以诸侯国国君的身份接受刘家的禅让成为天子,禅让的理由,当然是曹家刘家在道德上更优越。如此一来以来血淋淋的篡位行为就披上了一层道德的外衣,曹丕当皇帝也就有了正当性,这时把魏作为新王朝的国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因为魏原本就是汉朝给曹家的封号直接沿用,可以证明禅让的正当性。
曹家的这些手段后来又被司马家族学了去,司马家族也依葫芦画瓢,先是被封为晋公,然后是晋王,最后逼迫曹家禅让,建立了晋朝,后来的隋朝、唐朝也都是学了这一套,隋文帝杨坚做,随国公,唐高祖李渊做过唐国公他们当上皇帝的历程其实都是跟曹氏家族学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秦汉到隋唐国号的主流来源都是前朝赐予的封号。唐朝灭亡之后一直到宋朝建立期间经历了5代十国,这次战乱彻底消灭了士族,让宋朝迎来了一个平民,再也没有什么世代为官的士族,大家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出来做官,所以在宋朝之后就再也看不到用封号来做国号的现象。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与明朝国号相关的,在当时也是底层平民的信仰,所以明朝的国号折射出的是平民的一个缩影。另外在宋朝以后,少数民族开始扮演起重要角色,辽朝和金朝都曾对宋朝造成重大威胁,蒙古人甚至一了整个中国建立了元朝,少数民族制定国号,一般都是着美好的寓意,美好寓意中往往会包含了信仰的因素,这也是少数民族王朝树立自身正当性的手段。
不过这种做法并不符合王朝制订国号的习惯,所以大元和大清这样的国号折射出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就是宋朝以后的中国逐渐从一个由占据主导的小中国,开始向一个个多民族的大中国过渡,所以国号不仅是一个名称,它还是一个符号和一种时代象征,国号是一块精美的琥珀,里面封存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包含了历代王朝塑造正当性的各种方式,包含了历代王朝变迁的发展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经历了从封建到士族再到平民的变化,经历了从占据主导的小中国,向多民族的大中国过渡,一步一步打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的历史篇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