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看清文化形势,开始重视佛道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朝与明朝有很大区别,明朝灭亡时明朝士子认为这又是一次灭顶的文化灾难,但定鼎中原的满清治者很快就看清了文化形势,制定了“崇儒重道”的国策。
康熙皇帝认为儒家学说实在,较空寂的佛道更有利于国家。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颁布十六条圣训,意在化民为俗,文教为先。对于众多的,清以儒家学说为正教,佛、道、回,以及外来的、等都在正教之下,清树立政权的权威与观念不遗余力,导致清朝政策的鲜明。
清康熙 十二花神杯
康熙帝本人不好仙佛,康熙十二年(1673年)趁大学士熊赐履进讲《论语》之时,君臣二人探讨信仰问题,康熙帝诚恳地表达了个人的好恶;雍正帝认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各有所长,亦各有不及,缺一不可;乾隆帝登基当年,就有各类事件禀报,乾隆遂下旨约束过度的人士及行为。
清朝满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为古老之一,至今我国北方地区在很多民族之中还保留着萨满教。但满族人成为治者的时候,尤其被治者绝大部分不属于治者的民族,他们要学会适应,放弃自己一部分习惯,以缓和矛盾。
清朝未拿下江山之时,传就已到关外,清太祖努尔哈赤给予了很高的礼遇。清朝入关后,顺治帝于顺治九年(1652年)迎请五世晋京,受清朝册封。这就为清朝后来流行的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顺治时瓷器多有一些与相关的故事作品,严格说来这不算纹饰,如故宫博物院的顺治青花和尚与虎纹盘,画面三个僧人与一只虎,人居主,虎居次,饰以山石松树,流云月亮;这类故事在明末清初很多;上海博物馆曾展览一件顺治青花纹碗,此碗“”四字醒目,间隔以观音菩萨,布袋和尚与两个僧者,碗心有“霏露庵”三字,显然这是佛界定制的瓷器,也不完全算传意义的纹饰。
影响一直到康熙中期,上海博物馆康熙青花十八罗汉图香炉,环绘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布局散淡,或立或坐,松紧适度,且有确切纪年,为康熙乙亥(1695年),即康熙三十四年,此时居康乾盛世的前夕了,香炉已传达出人们对物阜民丰的企盼;类似的还有故宫博物院青花人物香炉,环绘的是人物八仙及三男子策马扬鞭,人物以排队列阵,画意率,较前例早24年,为康熙辛亥(1671年)。两炉均为供奉,前者应为宗族祠堂,后者仅为家中自用,两炉对,题材一佛一道,质量一精一细,年代一晚一早,从中可以细细体会世道变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