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什么在早期一直被埋没?
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枪打出头鸟,风死得早!!!司马懿早期着影帝一般的演技“埋没”自己,像个酱油一样人畜无害,才能顺利的活到后期,闪攻孟达,对阵诸葛,架空魏氏......风的把司马家从一个小型的世家,变成了足以篡夺天下,实现三分归晋的巨无霸。
人生如戏全演技,司马懿刚登上历史舞台,就进入了showtime!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曹刚掌权那会儿,曹营五谋主之一的程昱举荐22岁的司马懿当上计掾。曹念着司马懿老司马防在他困难时期的提携之恩,就同意了这事儿。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司马懿不确定曹在乱世中的生存能力,也不愿意去干上计掾这种跟着太守查账的九品小官,所以就使出了程昱以前拒绝刘岱招募的大招——装病!(也难怪程昱会举荐司马懿)
曹那么多疑,肯定不会人说啥自己就信啥,就派了刺客去试探。结果刺客刀都架身上了,司马懿愣是瞪着眼看着刺客一动不动,将瘫痪伪装到底。
司马懿这一“病”曹是信了,但也把自己生涯硬生生的“埋没”到了七年后。“建安十三年,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这时候曹根深蒂固,权倾朝野,虽然同意了首席幕僚长荀彧对司马懿的举荐,但也对征辟的行者下令,如果司马懿再犹豫磨叽,别客气直接怼他,所以司马懿半推半就的干了文学掾(相当于曹秘书)。
伴君如伴虎,司马懿这个“强扭”来的瓜,虽然可以出入相府,但是在曹这儿心没有太大的份量。那会儿曹营里面文有幕僚长荀彧、鬼才郭嘉、奇才贾诩、谋主荀攸、程昱等人出谋划策;武有夏侯淳、夏侯渊、许褚、典韦、张辽等人征战沙场;司马懿一个才29岁的新人,放这群老油条里还是不太显眼,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也许当时司马懿的能力,但是他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绩来为自己正名。嘴上说的再好听,都不如拿出点儿实际的东西更让人信服,这一点不论什么时候都成立。
司马懿没有资历去跟这些大势已成的曹营大佬死磕,他默默的念着自己的四字言:“稳住别浪、稳住别浪......”埋没自己,兢兢业业、毕恭毕敬的去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便如此司马懿还因为“狼顾之相”的事儿,被曹贬去当马夫,当伙夫......熬了很长时间才打消了曹的顾虑。常人所不能,容常人所不能容,行常人所不能行,决常人所不能诀,成常人所不能成!
建安二十一年,司马懿借着曹丕的帮衬升任太子中庶子,开始在曹眼前露脸,为曹丕争宠夺嫡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三年,司马懿混到了丞相军司位置,开始在曹营军队发光发热,给曹提出了“屯田”的建议,自己的才实学,帮曹军解决粮的后顾之忧。
结果司马懿发力没两年,曹就病死了。发丧期间司马懿将所有事情,都处理的井井有条,顺利成章的得到了曹丕的恩宠。瞅准机会果断出手,将新旧政权的动荡,变成了自己上位的契机。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五年时间,司马懿爆发式的升职加薪,成了曹魏阵营中的核心人物。这会儿司马懿功绩有了,资历有了,跟皇帝还是老交情,熬了那么多年,以前压头上那些老油条也基本没了,不需要再埋没自己,完全可以倚老卖老正经的开浪。
不过人家司马懿并没有掉以轻心,挥霍这来之不易的根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司马懿继续贯彻“剩者为王”的理念,隐、装病、稳扎稳打的耗死了诸葛亮,曹睿,曹爽......从一次次被贬中找到翻身的机会,为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司马懿早期的被埋没,让他错过了群雄并起的红海厮,让他有时间提升能力,凝聚势力,在兵微将少的三国末期脱颖而出,渔翁得利。如果司马懿过早的绽放自己的才华,很可能会像同龄的庞一样英年早逝。死掉的天才会让人惋惜,但是绝对不会被人铭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