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括的担忧,那个被周天子眷顾的人,究竟是有谁在为他撑腰?
公子括的担忧,那个被周天子眷顾的人,究竟是有谁在为他撑腰?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资料图
公元前817年的春天,鲁武公执政的最后一年。这年里的鲁国似乎并不太平,鲁国朝堂上关于储君人选的问题,产生了两大派系,一个是以支持嫡长子公子括为储君的太子派,一个是以支持公子戏为储君的少子派。鲁武公当时的心情正是“体倦心烦未容歇”,显然可能已经无法左右这件事情,才会带着两个长途跋涉来到周王城中朝见周宣王,正是希望借助周天子的力量,来决定鲁国的未来。在鲁武公之前的数代鲁国国君,很多次都在推行兄终弟及,这可能已经引起周天子的重视。
跟嫡长子公子括相的话,少子公子戏显然在国内的名气更大,或许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公族子弟中最红的公子,就是如果鲁国公子若是有排行榜,公子戏也可能是仅次于公子括的人物。公子括若非嫡长子,力量上极有可能无法与公子戏对抗。公子戏最大的缺陷就是不是嫡长子,要是成为储君的话,在与周人的礼制法章是相违背的,这也是鲁武公的担忧。而鲁武公对兄终弟及的模式极有可能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在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以嫡长子继承制,来完成周人礼乐法制在鲁国的贯彻落实。
《史记》载:“宣王爱戏……立戏为鲁太子”,公子戏显然更得周天子的垂青,史书中简单的一句话,可能在当时就是一场非常隆重的册封活动。周人的分封制度非常重要,往往在分封一代国君到封国就任的时候,周天子会授予各种典册,如《尚书》里就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篇,是周天子册封诸侯到封国就任的时候,用以告诫的文书。公子戏在受封为鲁国储君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少了这个环节。而经“立戏”这个环节完成以后,公子戏就不再是公子,而是鲁国的储君。
公子戏在周王城中是风生水起、洋洋得意的,王族子弟们对这位鲁国储君当然是各种奉承的,多少是周公后裔、姬姓家属的封国,这些王族子弟对公子戏还是充满祝福的。而形成鲜明对的则是鲁武公和嫡长子公子括,公子括根本没有想到天子周宣王居然自己就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样的结果可谓是晴天霹雳。而鲁武公则明显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没落之感。等到当年夏天回到鲁国的时候,鲁武公也许是郁积成病,不久就去世了,而把烂摊子留给了两个。
而公子括事实上在回到鲁国而后,就已经销声匿迹。这当然是公子括作为嫡长子的自尊在周王城中就已经受到彻底摧毁,至于回到鲁国而后权力则被完全瓦解,而太子派系中的朝臣们也便只能是潜起来等待时机。而站到前台来的则是公子括的伯御,这位伯御显然对父亲的遭遇非常不满,等到公子戏即位为鲁懿公后,伯御就发动,自立为君。而鲁国的这场变乱,就是直接忤逆周天子意图,周宣王即发动大军攻打鲁国。作为最具有周人传的鲁国也被周天子所进攻,天下诸侯们会怎么看,自然是不言而喻。
仲山甫在周宣王“立戏”的时候曾劝阻过:“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也就是说就是仲山甫这样的重臣,也极其反对“立戏”,但是如果是“立戏”成为既定事实,那么“立戏”若是引发鲁国内乱,周天子就要率领大军去讨伐鲁国以章。这场内乱,在周王城中就已经注定,仲山甫、鲁武公等人对此心知肚明,唯周宣王要任性为之,鲁之乱周宣王难辞其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