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禁军有南衙十六卫,其中左右千牛卫是什么性质的军队?
唐朝禁军有南衙十六卫,其中左右千牛卫是什么性质的军队?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唐代军队建制的必然性
近代历史上也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而在近代尚且这样,古时候则更是如此了,古时候思想法制相对于近代来说是相当不健全的,很多时候处理问题都是直接用拳头说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知道军队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建立政权的第一步就是拉起队伍,发展军队。
而唐代作为中国古时候历史上一个高光王朝,城市的经济文化都是高度繁荣的,特别是首都长安城更是成为了万国来朝的国际化大都市,但它的经济文化若没有军事实力作为依撑,或许早就被不讲理的北方游牧民族给摧毁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唐朝的军事实力想必也是相当强大的。而在有唐一代,除了往边疆驻扎大量军队外,作为中心,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长安,自然也是需要设置大批军队,原因无他,主要是作面子工程——如维护治安,给人安全感,又如向列国使者或是友人展现出大唐雄厚的实力,给人大国形象。
二、什么是禁军
而在唐朝的时候,这种驻扎在长安的军队主要被称作禁军。什么是禁军呢?“禁”这个字很明就能够看出来,有着很严肃的含义,在中国古时候和“禁”相关的,如说“紫禁城”等等,都是极度庄重的,禁军也不例外,这一般指皇帝的亲军,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够进入其中。
禁军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个时候并不叫禁军,而叫做六军,所以说,我们现在读的《长恨歌》里面的“六军”,指的其实正是当时玄宗皇帝禁卫军,被自己最信任的禁卫军逼迫到要掉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在马嵬驿时期的玄宗确实也是十足的憋屈了。不过,也从此能够看出来,禁卫军主要还是以皇帝为主的,不然,也不会再度拥护玄宗为皇。
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之中,禁军也有着不同的称呼,如说汉朝的南北二军、隋时期的十二卫等等,名字有所不同,但这也只是表象,他们最核心的本质还是一样的,那就是主要是维护皇权治。
三、有唐一代有的南北衙禁军
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唐朝的很多制度体系等等都是学前代隋朝的,而禁军制度自然也不例外,隋朝府兵制立足,而唐朝,将隋府兵制与禁军则结合,形成了一个卫府制,而在卫府制基础之下构成了一个南北衙禁军体系。这南衙禁军与北衙禁军两类虽然说看上去是差不多,但是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我们先说表层意义上的差别,名字上有一南一北之分,北军主要是驻守在长安北面的皇家禁苑的,而南军则是驻守在皇宫南面以及皇城的;再来看看起深层次的,深层次的差别可不单单是一南和一北这么简单,北衙禁军我们之前提到是守卫皇家禁苑的,所以它是“卫宫”的,南衙禁军是守皇城的,所以它是“卫城”。
虽然说对于“宫”,也就是最高治者而言,北衙禁军是很重要的,但是实际上其实南衙禁军远北衙禁军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守卫整个长安城的,功能更为广泛,而且也只有在守卫好长安城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保护治者。而本文中要详细讲的这个千牛卫,就是隶属于南衙禁军中十六卫的其中一卫。
四、南北衙禁军体系中的南衙禁军
下面则就要来慢慢看什么是南衙禁军。南衙禁军是“卫城之军”,在唐朝初期,南衙禁军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在一个封建帝国,受到皇帝的信任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而南衙禁军无疑就是拥有了全世界,除了正常的保卫城池安全这一基本任务以外,还要保卫皇宫。
南衙禁军分为八个大类,即威卫、武卫、骁卫、领军卫、金吾卫、监门卫、千牛卫,这八个各有左右,构成十六卫。其中前面十二卫是负责皇城安全,左右监门卫与左右千牛卫更偏向于是宫中侍卫。
在盛唐时期,南衙禁军的势力一度达到了顶峰,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盛唐时期,南衙禁军就一直很强盛,事实上,在武则天成为女皇之后,南衙禁军的势力就大不如前,主要原因在于府兵制的衰落,这里就不细谈。
五、南衙禁军十六卫之一的千牛卫究竟是什么呢?
看过热播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朋友,都应该清楚李元芳就是一名千牛卫。“千牛卫”是一个出现在唐代的专有名词,前文有提到它是南衙禁军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部分的军队,是不领府兵的,那么他们做什么呢?他们主要是“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他们就是皇帝的贴身保镖,是皇帝最为信赖的那一部分人。
那么,这支军队为什么要叫做“千牛卫”呢?这名字可不是随随便便起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量。“千牛”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之中,也与一个小故事有关,那便是庖丁解牛,《庄子》中说庖丁这个人,“所解数千牛”,但是刀却像是新的,这一边是在夸奖庖丁的技艺高超,另一方面,这个刀的质量也很好啊,于是后来,有些皇帝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就把自己随身防御的刀给叫做了“千牛刀”。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作为皇帝贴身保镖的千牛卫们,其实本身就是皇帝们越磨越锋利的一把“刀”,一边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随着自己的心意,去攻击敌人。
到了北魏,禁军武官们就已经有叫做“千牛备身”这一分类了,主要是负责皇帝的安全的,是皇帝最亲近不过的亲信,而后,其逐渐发展,直到到了唐代。
六、千牛卫的地位
千牛卫在唐代究竟有多重要?其实我们从他选拨的困难性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千牛卫选拨,皇帝不仅要求他们武力爆表,选取人员还只局限于“高荫子弟”,也就是贵族子弟的孩子,甚至连颜值也不能够低,必须要“姿容美丽”(ps:如果找一些长得不好看的,皇帝天天看着心里估计也难受)。
总之,这群人“花钿绣服,衣绿执象”,十足的富贵,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他们不单单是唐代皇帝的保镖,更是皇帝的面子,是皇帝的仪仗队(放在现代,都知道,就算是学校运动会,仪仗队选举的一般都是长得好看的,拉出去有排面,而这种心理,无疑是传承自古时候的,古时候人也有这种心理)。
当时的大家族也都乐意将自己的塞进千牛卫,原因无他,只是为了给未来铺路——毕竟千牛卫跟皇帝较亲近,与皇帝相处久了,往往能够更加了解皇帝,知道皇帝习性,培养自身的嗅觉,凭着与皇帝感情和这个嗅觉,未来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容易镀金的岗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千牛卫虽然地位高,但自始至终却是没有实在的实授的,如说千牛卫最高指挥官的官职虽说有三品之高,但却只是一个荣誉称号罢了。
七、千牛卫的组建人数
唐代的南衙十六卫一般都是各个卫各设以大将军,各卫设置左右两位将军,而中郎将则是只有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才配拥有,每一个卫的人员其实都不太一样。
而左右千牛卫的组建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般来说,左、右千牛卫各自都会有一个大将军,一个将军,两个中郎将,一个录事参军事,一个兵曹参军,按照史料记载的话,千牛卫足足会有558人,但是这只是按照史料记载所得到的数据,看似数字记录的非常准确,但是在整个大唐不可能一直都是这个数字,每个时期的具体数字都应该是不太相同的,总之大致维持在500人左右的样子。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相信,怎么只有五百个人左右,是不是太少了点?其实一点都不少。首先,千牛卫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不仅要长相,还要是有背景,武功高强的公子哥,这样一筛选人数就不多了;再说,前文说到这是皇帝的贴身保镖,是仪仗队,这样的人一直都是贵在精,不在于多,人数太多了,想要的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