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元朝有着血海深仇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尊元朝为正
朱元璋生于元朝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16岁的朱元璋失去了4位亲人,这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双亲,而且他本人还差点在饥荒中饿死。
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层次原因,除了天灾之外,就是人祸。而这人祸之最,无非就是元朝治者粗暴的治技术了。可以说,朱元璋与元朝有着血海深仇。
从这个层面来讲,朱元璋攻占大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既是为中原翻身、恢复其应有地位,也是为自己的父母亲人报仇,清算那些曾经欺压中原百姓的无道元朝治者。
如果是这样,那么朱元璋坐上皇位后,对元朝的种种倒行逆施,肯定要有一番盖棺定论了。
于是,在朱元璋赶走元顺帝以后,很多大臣纷纷向其上表称贺,并历数元朝皇帝如何无道。
然而,让他们感到非常费解的是,这些贬低、元朝皇帝的奏章,不但没有让朱元璋高兴,反而让他非常不满。
《明史》记载,朱元璋曾经对大臣们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对于那些元朝的坏话,朱元璋说都是些“浮薄之言”,让他们马上整改!
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要推翻元朝治、重开“大宋”之天的朱元璋,为何在一江山、坐稳了天下以后,却反要如此“袒护”元朝呢?
实际上,朱元璋对元朝的态度发生180°大转弯,并非发生在其赶走元朝皇帝之后。
早在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时,便已经在即位的官方文件(告天文)中说:“自宋运告终,帝命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这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两句话,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第一,朱元璋肯定了元朝继承宋朝的合法性。
在古时候,从南宋开始就有了所谓的“华夷之辩”,影响此后数百年的正观。
对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合法性”往往是第一要务。一般来讲,一个王朝完成大一便自然等于有了合法性,再不济,占据了中原也算有了合法性。
但对于南宋来讲,它既无法完成大一,甚至连中原都被金国所占据。更惨的是,南宋还要向金朝称臣,在法理上只能算作一个附庸国。
于是,“华夷之辩”由此产生。
对于南宋人来讲,金人或者蒙人均是蛮夷,即便是他们入住中原,也不能算是正。而南宋虽偏居江南,但却是“衣冠南渡”,仍然保持着中原王朝的正性、合法性。
以现代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华夷之辩”当然非常不合理,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即便是人口最多的汉族,在历史上也一直处在多民族融合演变发展之中,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华夷”之别。
然而,朱元璋的思想,或者说他的历史观,就的如此先进吗?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对于元朝的合法性,朱元璋曾经也是予以否定的,这当然是他在奉“小明王”的龙凤政权为正朔的时候。
如今,等到他自己当了皇帝,却要一改南宋以来人们对于蒙元的观点和认识,在即位之初,就迫切要承认元朝的合法性。
“宋运告终,帝命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元朝得以入主中原,在他看来,全是上天的意思。而他将所有这一切归结于天命,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下面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朱元璋借元朝的合法性来体现自己的合法性。
还是在这份官方文件中,朱元璋对于元朝曾经给予他的苦难,仿佛也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他说:
“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元朝曾经带给朱元璋地狱般的苦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不到20年的光景,他就全部忘光了吗?还要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大家长”?
非也。
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其实有一种自卑时刻萦绕心头。
那就是,他和他的祖上,既不是什么王侯贵胄,也不是文臣武将(朱元璋曾经想认祖朱熹来抬高身价,可是后来放弃了),而只是老实巴交的赤贫农民。
而今,他一朝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成为天子,难免还是会遭人看不起。即便有一些人明面上臣服,那也只是害怕他手里的刀剑而已。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讲,他不能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而要归因于所谓的“天命”。
如同大汉高祖刘邦一样,贫农、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做皇帝,也是天命所归。
而同样的道理,蒙古人被南宋所瞧不起、视之为蛮夷,却仍然能够入主中原百年之久?何也?一样是天命!挡不住的天命!无可更改的天命!
所以,朱元璋视元朝为正,他从蒙古人手里夺过了权柄,也就等于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正地位。
而如果没有对于元朝的尊重,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朱元璋出身于赤贫,着“发家致富”,如果他彻底否定元朝,那该如何宣誓自己的正性呢?
有人会说可以延用“小明王”的龙凤政权啊?
可是,龙凤政权本就是刘福通、韩山童炮制出来的“山寨产品”,韩山童父子赵宋皇帝后代的身份更加缺少公信力。
而有人说,不表明自己的正性,不一样能活得好好的吗?
可现实是,很多人的头脑里有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朱元璋既然可以揭竿而起做皇帝,我们为何不可以呢?他我们,高明到哪里去吗?我们为何不能效仿之呢?
综合以上原因,朱元璋称帝后,不但没有否定元朝,还要赶紧将其视为正。
元世祖忽必烈被他恭恭敬敬的请进了历代帝王庙,与唐太宗、宋太祖等历代贤君一样,被他顶礼膜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