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前后为什么明朝和本相继锁国?是什么促使两个国家关上国门?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十五世纪前后为何明朝和本相继锁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说起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落后,我们都会想到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并对这一政策深恶痛绝。巧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本,也曾经采用过“锁国”政策。那么,中与,为什么都喜欢搞闭关锁国呢?

  两个国家的接力锁国

  十四、十五世纪,中国的东南海疆逐渐热闹起来。

  明初,本海盗在江浙一带进行贸易和武装,朱元璋为阻隔本海盗和阻止贸易产生的金银资源外流,下令“寸板不许下海”,于是“海禁”开始。明中期,“倭患”横行,加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殖民者,趁新航路开辟之机,扰我门、等地,明加强了“海禁”。。

  清朝时,东海南疆增加了一位实力派“扰者”——英国,英国不断的在我国南海活动,并派使者觐见乾隆、嘉庆两帝,提出通商要求。清治者一怕英国等国扰,二怕内地人民与联系,先是在1717年下达“限海令”,不准本国商船与外界贸易,又于1727年,将外国商船限定在福建、厦门两地。1757年,乾隆帝下了狠心,发布“一口通商”令,只准一处却广州十三行与外通商,其它地区禁绝。

十五世纪前后为什么明朝和本相继锁国?是什么促使两个国家关上国门?

  英国使者见乾隆时只肯单膝下跪

  中国海禁200多年后,本遇到同样问题。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来到本,也进入本。

  从公元1603年开始,本进入德川家族主政的幕府时代,大将军害怕地方藩镇坐大,威胁到自已治,一直致力于削弱各地藩镇力量,而这些藩镇通过本的寻求西方国家的帮助。

  幕府于是禁止,结果引发生了1637年的大,幕府于次年血腥了,3万多人被。之后,幕府颁布“锁国令”,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纷纷被驱逐,本只与荷兰和中国保持有限的交往。

  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伍,到1840年战争后,国门还是被英国人打开了;闭关锁国也导致本的落伍,1853年,人佩里也轰开本国门。两个国家的锁国时代都宣告终结,从此各自沉沦在屈辱的近代史中……

十五世纪前后为什么明朝和本相继锁国?是什么促使两个国家关上国门?

  本1637年的大

  一双无形的手,促成了二个国家的锁国政策

  那时候的中国和本,好像都有一个毛病:不擅长处理对外关系。当国外势力扰到自己,不是理性的寻求伤害不到自已的最佳方法,而是选择逃避;就像蜗牛一般,一遇外物刺激就把触角缩回来。结果是以暂时的安宁换来了王朝的落后。

  这正常吗?

  要知道,那些治者在面临内部权力斗争时,一个个老巨滑,其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伐决断的能力之强,可谓登峰造极,又怎么会在对外关系上拎不清呢?

  其实,这是因为有一双无形的手,一直在暗中起着作用。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幕府时代的本,都以小农经济经济基础,而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这种封闭性是当时极力保护的。因为只有让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状态下,制度才能够“长治久安”;反之,如果了它的封闭性,变得开放,频频与外部世界接触,那么制度就容易出现缺口,制度的“坏”也很容易被民众认识和了解,制度本身也会摇摇欲坠。

十五世纪前后为什么明朝和本相继锁国?是什么促使两个国家关上国门?

  男耕女织、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或者说小农思维就是这双无形的手,它关闭了国门,阻拦了中、与外部世界的接触。

  而15、16世纪,小农经济在中国和东亚各国已经持续二千年,相当落后了。西欧各国自15世纪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主要国家逐步近代化,开启工业文明,仅仅花了400年时间,就将曾经辉煌无的亚非文明古国远远地抛在后面。

  相对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要想追赶上人家,必须抹平经济发展上的代差。换言之,一定要斩断落后之源:小农经济和小农思维。

  本明治“斩断”了无形之手,清为何沒有做到?

  本被打开国门后,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本落后之因。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认为:“西学”是救世良方,他想用“西方资本经济”代替本的小农经济,福泽谕吉的名言是: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心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文汇报》2009.12.26第六版

十五世纪前后为什么明朝和本相继锁国?是什么促使两个国家关上国门?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说的第三点:“改变器物和经济”,其实就是改变小农经济这样的落后经济,但他把它放在了第三位。也就是说,光改变经济还不行,还要先“改变人心”和“改变制度”,尤其是改变人心。想想也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小农经济很好,无须改变,那就神仙也救不得你了。

  福泽谕吉终其一生,做的就是改变“人心”的工作,他契而不舍的在本办教育,宣扬西学,对本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后来本掀起倒幕运动,厉行明治维新,几乎全盘西化,完成了经济的转型,进入到资本阵营的第二梯队(德、、俄、意等国家)。对于持续经营了数千年的古老的小农经济,本抛弃的够快,够果断!

  所以,本基本上斩断了那双无形之手。

  而满清贵族治下的中国,仍然在疮痍满目的小农经济里沉沦。

  中国的有识之士也努力过,1860开启的洋务运功,非常契合福泽谕吉所说的“器物与经济的改变”,可是,“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根本不是想改变小农经济,而是想维护清的治。也就是说,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洋务派的“人心”还是旧的,一颗旧心,欲行改革,焉能成功?结果30年之功,甲午一败,化为灰飞。

十五世纪前后为什么明朝和本相继锁国?是什么促使两个国家关上国门?

  洋务派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

  之后,中国产生了自已的“资本经济”,然而全国上下,从治阶级到人民群众,并没有把它当成“宝贝”,当成“希望的曙光”去培育,而是让它“在夹缝中生存”,在风雨泥泞中成长……

  可见,来一场持久而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有多么的重要!

  1915年,、认识到了这一点,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来补这一课,企图以资产阶级文化来“改造国民”,想法对了,无奈却已是潮流之末。因为,新的时代潮流已经是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