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对白起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昭襄王时期,白起是一个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名字。无数的六国士兵死于白起的手下,最出名的就是那长平之战。

  按理来说,白起为秦昭襄王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秦国的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秦昭襄王对他有所顾忌,也应该允许他安享晚年。

  可是,在长平之战以后,白起就被秦昭襄王赐死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在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要求继续进攻赵国,而秦昭襄王阻止了他。在这时候,白起应该就能料想到秦王对其已经有所猜忌了。那么白起为什么没有趁机自立为王,反而心甘情愿的回到秦国,以至于被秦王赐死呢?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长平之战经过

  在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就和周平王东迁,三家分晋一样,是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而这么重要的战役,其主角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白起。

  长平之战,虽说是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的战斗,但是其起因却是因为韩国。

  当时,随着秦国的渐强大,使得与之相邻的韩国整天担惊受怕。为了讨好秦国,让其退兵,韩国献出了上郡。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可以结束了。谁曾想上郡郡守冯亭出来搅动时局。

  冯亭不愿意归降秦国,又指望不上韩国,就将目光投向了赵国。当时的赵国,经历过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力量强盛,是唯一一个可以正面抗衡秦国的国家。于是,冯亭便告诉当时的赵王,自己愿意归顺,条件是要求赵国帮助其抵抗秦国的侵略。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赵王一听,非常高兴,认为能够兵不血刃的获得一郡之地是非常占便宜的事情,从而欣然答应了。然而赵王鼠目寸光,只看见了一时的得失,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承受得起秦国的怒火。

  果不其然,秦王听闻此事,大怒,马上发兵长平,准备教训一下赵王这个不长眼的家伙。随着秦、赵双方兵力的不断投入,局势逐渐失去了控制。

  无论是秦王还是赵王,都承受不起这场战斗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于是,历史上鲜有的长平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赵王起初派遣的大将是廉颇。廉颇深知赵国并没有可以和秦国正面对抗的实力,于是以守代攻,准备利用秦国战线过长的问题拖垮秦国。不得不说,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眼光极为老辣。此举虽然有失赵国颜面,却是面对秦国的最好方式。

  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秦国虽然在局部
战斗中获得胜利,却始终无法突破廉颇的防守阵线。于是,秦王开始急了。秦国国力固然赵国强大,但是赵国是本土作战,对其非常有利。如果秦国再做不出突破,恐怕胜利的天平的会向赵国倾斜。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于是,秦国又干起来老本行,那就是反间计。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赵括。”

  赵王本来就对廉颇一直防守的行为非常不满,从而换上了擅于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一上任,就转守为攻,主动出击,而秦国也在暗地里换上白起,迎击赵括。赵括没有实战经验,被白起轻易欺骗,以至于粮被白起阻隔。

  最终,赵军在被断粮围困四十六天以后,被秦军击败,赵国大军也被白起俘虏。长平之战,以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长平之战后续

  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赵国。赵国非常恐惧,便用重金派苏代前去游说秦国丞相范雎。

  苏代对范雎说道:“原本白起对秦国的功劳,就是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也超不过的。一旦白起消灭了赵国,那么白起位列三公是一定的了,那么您甘心屈居白起之下吗?”范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劝说秦王接受赵王的条件,允许其割地赔款。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白起听说了以后,尽管心有不甘,也只能撤兵离去。

  在这之后,赵国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反而与六国合纵,借机抵抗秦国。秦王再次大怒,发兵邯郸,准备一举消灭赵国。

  不过这一次,秦国的进攻遭到了赵国的顽强抵抗。秦国久攻不下,秦王便想要白起出战。白起以生病为由,一直拒绝出战。

  随着秦国的不断失利,秦王便将怒火发泄在了白起的身上,将其驱逐出咸阳。随后,秦王或许是觉得白起活着对其的威胁太大,便将其赐死了。

  一代名将白起就这么结束了他的一生。

  手握重兵的白起,为何不选择拥兵自重?

  将时间线再次拉回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赵国。而在范雎的谏言之下,秦昭襄王拒绝了白起的提议。

  那么秦昭襄王的是因为范雎才拒绝白起提议的吗?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当时的秦国,虽然战胜了赵国,但是自身也损失惨重,死伤了几十万秦军。也就是说,当时白起率领的秦军,可能是秦国的大部分力量。更何况白起是唯一一个仅凭军功就坐上大良造位置的人,这足以说明他在军中的威望是无人可替代的。

  因此,秦王拒绝了白起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出于对他的忌惮。

  秦王对他的猜忌,白起自然也能感受到。那么当时的白起,为什么不直接拥兵呢?自古功臣难终,白起心里也应该明白,秦王既然已经对其产生了猜忌,那么他就很可能面临身之祸,这是有无数前车之鉴的。

  一、人质

  战国时期,人质的运用是非常流行的。在国与国之间,经常会采用互换人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如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就是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也叫做质子。

  这足以说明,战国时期的人质制度,是非常流行和平常的。白起战功无数,又在军中素有威望,这对于秦昭襄王这种多疑的君王来说,是非常忌惮的。

  因此,掌握白起的家眷作为人质,就是控制白起的最好方式。秦昭襄王只需要将白起的家眷留在咸阳城中,就足够了。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而是心甘情愿的等秦王赐死自己

  二、观念

  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很多奴隶制的习惯依旧被继承下来。这种习惯,是刻在骨子里的,是无法被轻易抹去的。

  也许我说的这些习惯,在贵族身上没有多少体现,但是在当时的平民身上却能找到。

  忠君报国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白起从平民一步一步走到大良造的位置,是秦王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哪怕秦王辜负了白起,白起也不会有所反抗,士为知己者死,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当时有才之士内心的实想法。

  结束语

  长平之战以后,白起也许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但是他并没有选择谋反。因为当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深入人心,哪怕白起是一个举世无双的将才,也难以摆脱时代带给他的束缚。这也是为何他没有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的原因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