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高中者除了做官还有什么优待?科举名衔有哪些?
科举高中者除了做官还有什么优待?
第一免役
只要进学,考中秀才,法律规定可以免除户内二丁差役。秀才家可以减免两位男丁为服务的活,古代徭役、赋税很重。减少了两人为的白忙活,可见节省很多费用,大致相当于20亩土地的收入。
第二可用奴婢
明代不允许百姓使用奴婢,即便你是地主,有些钱,也不能,违规使用要杖责。但是中了秀才,身份、地位上升了,不在属于百姓阶层。
第三免刑
法律上给了举子们很多优待,通常人们喜欢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科举中就没有平等。明初规定,进士、举人、贡生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一次免死金牌已经不得了,中举者竟然可以拥有三块免死金牌,这还得了。
明代对科举高中者太优待了,简直超越了法律。明初这样规定,后来没有这样执行,但是明代给予科举学子的优待条件还是非常的。秀才犯法,在没有剥夺其功名时,不得用刑。秀才见到县大老,也不下跪,都是给有功名者的特权。很多影视剧,秀才一见官就下跪,动辄挨板子,那是完全不了解古代科举的情况。
第四免粮
古代交粮就如同纳税,向交粮纳税是必须的,这赋税也不轻,普通百姓家也是一种负担。等到家里出了一个秀才,粮食可以免交,等于减免了税收。这多实惠。有这样的经济实惠,礼仪待遇,以及法律上的免死金牌,就是做官也未必可以获得的,科举再苦,科举再累,也阻挡不住人们疯狂参加科举的热情。科举中遇到的世态炎凉也是非常普遍的。
科举名衔有哪些?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到了明清时期,进士就是科举的名衔了。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ldquo;探花宴rdquo;,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贡士: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ldquo;发解rdquo;、ldquo;发达rdquo;,简称ldquo;发rdquo;,习惯上俗称为ldquo;老rdquo;。
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宋太祖之后,进士由御前殿试取录,进士从此成为ldquo;天子门生rdquo;;同时亦明文规定以后举人不得自称考官门生。
贡生:明、清时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秀才:别称ldquo;茂才rdquo;。本是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ldquo;相公rdquo;。
这样层层的考上去,等考上功名了也七老八十了。科举制度为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