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乾曜:北魏太尉源贺之后,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

  唐玄宗开元初年,唐玄宗因为邠王李守礼属下官吏犯法,想寻求一位能干的官员为邠王府长史。

  玄宗的近臣太常卿姜皎推荐了一人:梁州(大约在今汉中)都督源乾曜。

  神龙复唐后,源乾曜任殿中侍御史,黜陟(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江东道,摄右台侍御史,有能名。唐睿宗景云年间,累迁谏议大夫,引用孔子“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主张复兴早已不行的公卿百官三九射礼。

  邠王李守礼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复唐后,作为李贤唯一幸存的子女,李守礼很得到皇室的厚待,享受皇子待遇,仗着自己是老皇帝的在世长孙、当朝天子的堂兄,加上年轻的时候被武则天压迫久了,更是沉迷于打猎玩乐。上行下效之下,他的属官犯法压根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种大当然不是一般官员所能约束的。源乾曜虽然进士出身,但上升很慢,四十多岁才进入官场,而且还是姜皎的妹夫源光乘的堂叔公,姜皎这个推荐怎么看都像在帮姻亲走后门。

  但源乾曜的面试非常成功:他不但神清气爽,而且对答有序。更重要的是,相貌和言辞这两个加分项还勾起了唐玄宗的一段回忆,让这位皇帝想起了自己当初非常认可、却在推翻姑母太平公主之际不得不铲除的故宰相萧至忠。

  好一出替身梗!

  传声宰相

  源乾曜顺利当上邠王府长史。虽然邠王大依旧我行我素,但源乾曜不需要为他心一辈子,自己得到的才是最实在的。短短数年间,他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一直升到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尚书左丞(尚书省实际的办公长官),乃至于开元四年(716年)官拜宰相。

  但是,源乾曜并没有因为貌似他人而获得和珅般的地位,不然唐玄宗也就不成其为盛世明君了。

  源乾曜和唐玄宗的君臣互动看起来并不愉快,源乾曜上奏的本子如果不合意,当然少不了挨批,如果合意,不好意思,功劳是人的。

  会(卢)怀慎卒,(姚)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帝则曰:quot;是必崇画之。quot;有不合,则曰:quot;胡不问崇?quot;乾曜谢其未也,乃已。

  即使姚崇在长安没有房子,只能在罔极寺里租房养病,身体虚弱到不但无法面圣,连走路都困难,也轮不到源乾曜在台前抢戏,说是宰相,扮演的却是传声筒的角色,“伴食宰相”卢怀慎稍好一些。

  源乾曜只能用方式抢戏——他奏请考虑到姚崇的身体原因,让他移居四方馆(隋炀帝设立的接待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的场所,唐朝沿用),特许其家人看病,获准奏。

  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从姚崇那里拉印象分的确是个聪明的办法,然而,姚崇很快因为受到和亲信的连累而失宠,辞职,才当了两个月宰相的源乾曜也一并被罢相。

  公心为国

  但他的官运没有到此为止:玄宗出巡东都洛阳,把京城长安都交给他管了。这一管,就是三年。

  一次,玄宗打猎时不慎放走了一只白鹰,命手下抓回,然而源乾曜的手下却只抓到了荆棘丛里的死鹰。他们很害怕,但源乾曜却觉得皇帝不会小气到为了动物怪罪人,就算怪罪下来,天塌下来有我京兆尹顶着。于是上表自己,果然什么事都没有。

  大家都被京兆尹的先见之明和敢于背锅的精神折服了。

  玄宗不仅没有因此记恨他,开元八年(720年)还让他再次拜相,加银青光禄大夫,兼侍中(门下省长官)。

  源乾曜指出京官的名额都被权贵子弟占据,没有关系的官员只能去边远任职,这不公平,建议改革。

  这绝不是借机打击政敌,因为源乾曜自己家的京官就不少,一旦改革,首先受到打击的将是届时不得不以身作则的源乾曜自己。

  玄宗表扬了他作为既得利益者竟然敢于触犯自己的利益的精神,下令每个官员家最多只能有两个京官,一口气外放了一百多人,当然,其中少不了源乾曜自己的两个。

  开元十年(722年),源乾曜与宰相张嘉贞、张说奉敕去赤帝坛祈雨。

  同一个年份,有的地方需要求雨,有的地方却怕了雨,都怪萧敬腾分配不均。

  这一年夏天,伊、汝地区闹水灾,源乾曜听取中书舍人知制诰许景先的建议,奏报玄宗,玄宗下诏遣户部尚书陆象先赈灾。

  同年十一月,玄宗采纳建议,敕宰相食实封三百户,首批受益人就是源乾曜、张嘉贞、张说祈雨三人组。

  开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玄宗亲祠南郊,大赦天下,赐源乾曜、张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王晙物五百匹。

  开元十二年(724年),张嘉贞被张说排挤外放到西川,竟然在奉敕在中书省与宰相会宴时挽起袖子大骂,源乾曜、王晙一起为他们和解。

  在中书省骂街,是不是很不给中书省长官面子?是的,这时候的中书省长官也就是中书令就是张说本尊。

  同年,玄宗亲自作词褒奖源乾曜、张说,称源乾曜“謇謇匪躬,谦谦自牧,正身率下,直道事人,无闻伐己之功,每立致君之节,顾问则出纳斯允,左右则启沃居多。德行可称,自宜升擢。”

  这是褒奖之辞,当然不会提到源乾曜的毛病;而这个毛病,导致了他最终的下课。

  唯唯诺诺

  源乾曜平时和张说有不少互动,如:

  在王晙被诬陷谋反时,一起调查,查明王晙无辜。

  诗人贺知章被任为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入内谢恩,源乾曜就问张说:“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张说答二者相去甚远。

  开元十三年(725年),张说主张封禅泰山,源乾曜随行,拜尚书左丞相(尚书左仆射),仍兼侍中。

  封禅后,张说奏称吐蕃悔过请和,玄宗说要和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君商议,张说出去后,玄宗又对源乾曜说:“王君勇而无谋,常思侥幸,一旦两国和好,他怎么立功?如果他进来说他的谋划,我的计划就不成了。”不久王君果然入朝奏事,请求率兵深入讨伐吐蕃。

  无论是以前对姚崇,还是此时对张嘉贞、张说,源乾曜一直都避免和他们冲突,所以也很少见源乾曜站队。

  前面说到张嘉贞被张说排挤,其实张嘉贞也排挤过人,就是当初推荐源乾曜的姜皎。

  前面说到,姜皎既是源乾曜的亲戚又是举荐恩人,但姜皎有难,源乾曜却没有搭理,因此没少受批评。

  源乾曜为了明哲保身连亲戚兼举荐恩人都可以不顾,却也不是什么好好先生,远支宗室李令一因为拒绝和他结亲的时候态度不是很好,竟被他贬为了黔州彭水(在今重庆市东南部)尉。

  张说主张封禅的时候,他也表达了反对意见,因此和张说有了梁子。

  不过他不用怕张说打击报复了,毕竟整个封禅的过程他都陪同下来了也得了好处,而且第二年他就奉命调查张说受贿案,把张说高大上的中书令一职给查掉了。

  张说改任尚书右丞相(尚书右仆射)。唐朝早有规定,尚书仆射不是宰相,所以张说的宰相之路到此为止了。

  和源乾曜搭档的宰相换成了李元纮、杜暹。

  当初太平公势熏天,侵占寺庙的磨坊,李元纮却判定磨坊为寺庙所有,一点也不怕事,说“南山可移,此断不可摇”。开元年间,更是拆除贵族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的碾硙(利用水力启动的石磨),使民田得到灌溉,百姓感恩戴德。

  杜暹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位五世同堂的孝子在任婺州参军任满离职时,州吏送他当地产纸一万余张,他却只拿了一百张,人称“百纸参军”。论能力,他也曾任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与吐蕃打交道,更曾斩图谋不轨的于阗王。

  如此人品上乘、能力拔群的忠臣,当然是宰相之选。

  然而问题就在于忠臣和忠臣之间不一定能完美兼容。李元纮和杜暹这对宰相搭档相处得一点也不好,总聊不到一块去;而老宰相源乾曜呢,继续发挥唯唯诺诺的一贯作风,不站队,不调解。

  唐玄宗怒了,你们的宰相就是这么当的?,你们仨都。

  晚年好评

  当时是开元十七年(729年)六月。源乾曜保留了不是宰相的尚书左丞相一职。他和张说再一次互动,都请求定玄宗生八月五为千秋节,休假一,普天同庆,并且让此事成为了常例。

  同年,源乾曜改任太子少师,但因为祖父叫源师民(为了避讳唐太宗,有的记载作源师),他拒绝就任,于是改太子少傅。原来的尚书左丞相一职,由老朋友张说继任。同时,名相宋璟被任为尚书右丞相。玄宗在尚书省东堂为源乾曜、宋璟、张说三人举行了盛大的就职典礼,命太官(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准备饮食、太常奏乐,亲自作三杰诗赐给他们,并把源乾曜的爵位由安阳县男提升为安阳郡公。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曾指出张嘉贞、张说、源乾曜、王睃、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这些后来的宰相们都不足以与姚崇、宋璟相,又说:“汉高祖以萧何、张良、韩信为人杰。此三人者,足以当之也。唐玄宗同拜宋璟、张说、源乾曜三故相官,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其意盖以萧、张等也。说与乾曜岂璟哉!玄宗可谓不知臣矣。”仍指张说、源乾曜不足以与宋璟相。

  源乾曜当然有一些缺点,但在这个太平盛世的年代,他身为宰相没有拖后腿,也算是一种贡献。唐玄宗曾经考评源乾曜为“中上”,可以说恰如其分。

  更重要的是,源乾曜曾经差点阻止了一个后将大拖盛世后腿的人。

  源乾曜刚当侍中的时候,他的源洁就为姜皎的外甥请求司门郎中(掌门关出入之籍及没收违禁与无主之物)一职。

  姜皎的外甥,也就是源乾曜堂侄孙媳的外甥,也算是源乾曜的亲戚,但源乾曜连自己的仕途都敢动,何况一个不带血缘关系还小自己三辈的后生呢?他觉得郎官只有平品行良好还有较高才望的人担任,这个叫哥奴的,还不配,于是只是轻轻地把哥奴从太子中允改为太子谕德。

  哥奴下一次和源乾曜同框就是张说受贿案了,当时张说的就有他一个,因为他已经是御史中丞。当然,在官场上可不能再哥奴哥奴地叫了,我们提起他的时候,一般称呼他的大名——李林甫。

  源乾曜以前没能阻止李林甫的上升,以后也没有机会了,后来的很多事情也与他再无关联。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再次幸洛阳,源乾曜年老患病,无法随行,留在长安,年末病逝,以礼安葬,赠幽州大都督。玄宗在洛阳南门为他举哀,辍朝两天以表哀悼。后来,他得以绘图凌烟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