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字是怎么产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世界上的任何一门语言,都存在一个共通的普遍现象,那就是一词多义,就拿我们的汉语来说,一个简单的词汇,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自然产生了各种不一样的含义,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大类:本意、引申义、假借义。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词汇演变了3000多年,总结出了3个规律

  再说我们熟悉的英语,入门级别的单词如can、have、play,同样有多重意义。这也是学习英语最大的难点之一:太多的词义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只能死记硬背,更别说要搞清一个英语单词的本义了,这压根儿不是普通学生能做到的。

  对英语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看到一个单词就能立刻拼出它的读音,但却未必能知晓其义,而汉语恰巧相反,我们看到一个陌生汉字,往往可以猜出其大致的意思,却不能读出来。

  这是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英语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表意文字

  用“豆”字举例,豆的本义是指高足的用以盛放食物的器具。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商周时期,通常为陶制或青铜制,也有木制,盛放食物或用作礼器,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豆有如下解释:

  “豆,古食肉器也。”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豆

  你看上图中的豆,是不是像个大号的高脚杯?确实,古时候在描述豆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豆字的结构也是根据豆的形状创造出来的,甲骨文的豆一眼看过去(如下图),就能知道豆是什么,后来经过演变,才成了我们现在书写的豆字。

  这就是汉字表意的特征。因此,我们想要弄清汉字的意思,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字的结构入手。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豆字的演变

  汉字的创造

  汉字究竟是怎样创造的,最著名的说法当然是仓颉造字,故老相传,黄帝令仓颉造文字,文字既成,“天雨粟,鬼夜哭”。

  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创造出了仓颉造字的美丽传说,但传说不能完全当,文字也绝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创造发明,文字究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文字的起源是怎样的,说法多样,尚无定论,但每一种说法都无一例外地承认文字产生的伟大性,也确实对得起“天雨粟,鬼夜哭”这六字评语。

  虽然文字产生的源头没有定论,但创造文字的规律我们还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1、文字是原始人类长期生活的产物,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图案(标记),用以记事;

  2、人们通过已有图案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将其归纳,总结出规律;

  3、规律被提出并且被承认后,人们便根据这些规律,有意识地进行造字。

  当汉字被创造出来,人们又根据其形体结构和使用方法,总结出了“六书”,也就是汉字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的说法最早见于《周礼》,《说文解字》中又给六书下了具体的定义。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六书·四体二用

  六书的基础建立在小篆上,是战国到汉代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结构和使用归纳出的系理论,有了六书理论之后,人们再造新字,都会以此为依据,因此可以说六书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时小孩启蒙学习文字,也要先从六书学起: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

  清朝语言学家讲“六书”归纳为“四体二用”,四体就是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基本上所有汉字都必然符合这四种结构方式,六书中另外两种特殊情况,转注和假借,其本身不是汉字的结构方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会因其特殊性,产生了新的用法,这就是“二用”。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指事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说文解字》

  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当一个事物不方便用具体形象表达出来时,就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指出了事物的特征,自然一看便知其意。

  如“上下”两个字,甲骨文中的“上”字,一笔长画上面加一短横,指“上”;“下”字也一样,长画下面加一短横,便是“下”了。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上”、“下”甲骨文字形

  再如“本末”二字,本末一词的本义就是指树木的根部和梢部,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所以在造字时,也就抓住了这一特点来指事,“本”字是在木的根部加上一点,指树根;“末”是在木的上面加一点或短横,指树梢: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本”、“末”甲骨文字形

  象形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月是也”——《说文解字》

  原始先民造字时,最先是以图画文字出现,后来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加强,这便是象形字,象形字在六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造字方法,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拼合删减而成的,汉字也是从象形字开始,逐渐成为表意文字的。

  古老文字中的象形字非常可爱,如太阳是圆的,那么“”就是一个圆,月亮是弯的,所以“月”字是就是一道弯,中间一点,分别表示的精光、月的阴影(也有无点的写法);看见鱼儿,就画成鱼的样子;看见鸟儿,那就画个鸟的样子: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月”、“鱼”、“鸟”

  会意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武信是也”——《说文解字》

  相起指事和象形,会意就复杂一点了,因为前两者都是体汉字,每个字都是的形体,而会意字则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同时也将各部件的意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

  左边一头牛,右边一个人手中拿着木棍,好像是个放牛娃在放牧,这就是“牧”字的来源;放牛娃累了,一个人在树上休息,就有了“休”字;休息够了,站起身来走动几步,两只脚一前一后,这就是步伐的“步”,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

  “牧”、“休”、“步”

  形声

  “四曰会意,会意者,类合谊,以见指撝,江河是也”——《说文解字》

  形声字,顾名思义就是形体加上发音,形声字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形声字没有什么局限性,可造性很强,而且结构形式非常简洁明晰,所以汉字中的形声字是占重最大的一类,从汉代起就占据了汉字的大半江山。

  “江河”二字都是形声字,左边三点水是意符,重点在右边,“江”字声符从“畺”,原指国家的疆土、边疆,因此水与江组合起来,就是属于疆土和国家的水道;“河”字声符从“可”,本义是肩挑、负荷,水与可结合起来,就是以肩挑土石,修筑河堤防汛的意思。

  “江”、“河”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形声字遵循“左形右声”的规律,此外也有左声右形、上形下声和上声下形,我们再分别举几个例子:

  “棋”,原本是上下结构,表示桌上有像簸箕一样,横竖成行条纹的木制品,指棋盘,现在是左右结构,左边“木”为意符,右边“其”为声符,左形右声;

  “期”,左右结构,本义是预定的子,指期限,右边“月”为意符,左边“其”为声符,左声右形;

  “箕”,上下结构,本义是竹条编成的器具,指簸箕,“”为意符,”其“声,上形下声;

  “基”,上下结构,本义是用箕畚挑土石筑墙,指墙基,“土”为意符,“其”声,上声下形。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棋”、“期”、“箕”、“基”

  这四个字同样都以“其”为声,组合之后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非常有趣,并且我们会发现,很多形声字的读音与声符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古今语音变化导致的,一些地方方言还保持着古音,如前面提到的“江”字,很多地方读作“gang”。

  转注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说文解字》

  古今学者对转注的解释纷繁复杂,有说“形转”,有说“义转”,有说“音转”,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没说清楚这件事,所以至今学界对专注字还尚无定论,但有一个基本共识: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式,而非结构形式。

  许慎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清朝戴震、段玉裁认为转注就是互训,指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互相解释,但这依然不能清晰定义形、义、音三种说法。

  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老的意思,“形转说”认为,两个字都是同一部首作意符,符合“建类一首”,因此两字可以互训;而“音转说”认为,建类一首并非指部首,而是指同韵或同音的字,考、老二字同韵,这么说来,似乎也有道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解释转注呢?著名文字学家裘锡圭表示:不要管它!

  “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

  “考”、“老”

  假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说文解字》

  六书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假借了,可以说这是个跨界难题,因为不止文字有假借,词汇也有假借,它还和语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假借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语言中常用的,但却没有对应的字,从而找到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代,这种还较容易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假借字都是同(近)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

  如北方的“北”,本来是一个象形字,两个人背对背站立,非常形象,后来引申为人体部位、又引申为战败,叫做败北。但我们现在说到“北”,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北方,而实际上,北作为方位词,就是假借,这叫旧字翻新,却往往借而不还,两人相背的本义,已经被淘汰了。

  假借的另一种情况,是指原本有其字,但写的人却用了另一个字替代,也叫通假。上学时,想必大家都经历过被通假字支配的恐惧吧?如《礼记·乐记》中记载的“发扬蹈厉之已蚤”,这段话中的“蚤”,实际上是“早”的通假字。

  我们常说通假字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但实际上,这些错别字,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1、必须是同音或近音替代,否则严重影响阅读,就大错特错了;

  2、用简单的字代替复杂的字,毕竟写字太多也是挺累的事情,能少写一笔算一笔吧。

  但这里也给后人造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文字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不但写法上演变,读音上也有演变,写法变了还有图形资料可以查证,而读音变了却没有语音资料为我们解决困惑,要搞懂语音变化的文字,还得作古音研究,这就太难懂了。

汉字跟英语有什么本质的差别?ldquo;四体二用rdquo;是什么?

  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在形体上,由图形转变为笔画,在造字原则上,遵循形、意、声,在使用上,除了字的本义,还有转注、假借,可以说汉字的创造和演变,是丰富而璀璨的,同时又是优美而富有逻辑的。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荣辱和兴衰,传承了中华民族太多的灿烂与辉煌,数千年来,不但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更是影响到了本、、越南等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共同的繁荣。因此,了解汉字,学习汉语,应当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千秋笔墨惊天地,汉字,生生不息。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