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和魏延都是违抗军令的人 诸葛亮为什么陈式而不敢找魏延呢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式和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情节出自《三国演义》,在史书中并没有诸葛亮陈式这件事。《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武侯斗阵辱仲达,其中有这个情节。说的是司马懿和曹出兵西蜀,半路因连绵雨季而退兵。诸葛亮兵分两路追击。其中陈式、魏延、张嶷、杜琼各领五千人马出萁谷追击。
而司马懿和曹赌赛,料定蜀军必然追赶,预先做了准备。在四将出萁谷的时候,诸葛亮又派邓芝前来传令,让不得轻进。陈式和魏延都质疑诸葛亮的决定,陈式率领自己的五千人马率先出谷,结果被司马懿的伏兵包围。虽然有魏延接应救出,可只剩下四五百残兵。
诸葛亮到来之后,追究责任。陈式说出谷轻进的事是魏延教的。诸葛亮不听,说陈式“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已违,不必巧说!”喝令将陈式斩首示众。
首先分析魏延和陈式的矛盾
在这个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惩罚的度的把握。陈式和魏延两人都对诸葛亮不满,并且在邓芝的面前公开顶撞诸葛亮的决定。可是,陈式造成了后果既成事实,而魏延却没有。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按照军法将陈式斩首,是名正言顺的,谁也说不出什么。
引起大家分歧的是对魏延的处理。当时反对诸葛亮决议的时候,陈式领头,而魏延是在旁煽风点火。不过魏延狡猾的是,他并不明着军令,而是撺掇这陈式去,自己则在旁边看热闹。当陈式被围的时候,他却主动去解救陈式,为下一步摆脱责任做准备。
等到诸葛亮追究责任的时候,魏延马上说是陈式自作主张,擅自出战。陈式为了推卸责任,也反咬是魏延挑唆的。诸葛亮也就按照军法,斩了陈式,却放过了魏延。
试问一下,诸葛亮要魏延就没有办法了吗?我们看看在《三国演义》前面一段,司马懿是怎么斩他手底下的偏将的。当时霖雨菲菲,曹魏的人马远途跋涉,受尽艰苦。但是,司马懿和曹在对下一步诸葛亮的动向发生异议。于是两个人以赌赛为约,等待诸葛亮的到来。
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手下的将士当然是归心似箭,谁也不想再耽搁在半路。所以说,有怨言是必然的。所以司马懿才会下去巡查,以安定军心。他在巡查中间,发现有一名偏将在那里发牢,说他和曹赌赛苦了官军。于是,司马懿升帐查出那个偏将,将那个偏将斩首示众。
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懿必须要遏制住下面将士的不理解。因为诸葛亮是否按照他的预料到来是个未知数,而手下也不能理解他的战术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任由这种抱怨蔓延,会使军心有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以了那名偏将为手段,提振士气,一军心,终于等到诸葛亮的部下到来,打了胜仗。
其次分析诸葛亮为何偏袒魏延
而诸葛亮想要和司马懿一样去追击魏延的责任,也是易如反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反对诸葛亮的军令,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如果照司马懿的做法,魏延难逃一死。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就此了魏延呢?在《三国演义》里说得很明白。在前面说道:
且说邓芝会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
等到处理完陈式后,书中有专门交代了一声,此时孔明不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这里就说明了诸葛亮为什么不魏延的原因。
这个时候,遍观蜀军之中,只剩下魏延是首屈一指的将领。但是,诸葛亮一直对魏延抱有成见,认为他有反骨。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用他又不行,所以对他进行保留使用。
在这次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魏延已经有了心。只是为了继续利用他打仗,才留下他一条性命。但是一旦将来不再用得上魏延的时候,也就是魏延的死期。
因此,诸葛亮根本就不去处罚魏延,这是因为他对魏延已经死心了。如果诸葛亮的对魏延关心,他会以军法对魏延进行惩罚,以换取他将来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反而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反观魏延,魏延对这件事心里的想法无非是两个。如果他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就会感到害怕,从诸葛亮的处理中感受到那种冷漠,感受到那种不信任,甚至感受到那种机。他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免将来灾难的降临。
如果魏延是个自大的人,他会认为自己克制住了诸葛亮,诸葛亮离开自己不行。会更加变本加厉,使得自己在往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可以看到,魏延是属于后者。最后他在诸葛亮死后,被诸葛亮留下的锦囊妙计所。在现实中的朋友,如果你和魏延的情况相似,就请汲取魏延的教训,不要以为领导放纵你是一件好事,不要认为自己才高八斗离了你不行,魏延最终的下场可能就就是一个教训。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