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观是怎么来的?崇祯为什么大兴土木建青龙观?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青龙观是怎么来的?欢迎阅读哦~
由于皇室侈靡无度,群臣倾轧不止,明朝很快就走上衰朽之路。明朝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上层竞相奢侈,并形成了风气,随之而来的就是官员的贪污受贿、多方掠取。成历帝时期,贪贿案件更是增多。贪赃有至数十万两者,一次行贿也有数万、数十万两者。皇室靡费掠取,官员贪贿成风,铸成兵虚财匮的败局。
万历四十年(1612年),明朝国库储税银已经空虚,京仓积米仅够两年支用。军政益错暗,虚报战功,冒领粮饷,贿赂公行,克剥士兵,致使部队疏于训练、兵员减少、士兵贫困而兵力虚弱。不仅各种矛盾益加剧,而且同边疆少数民族特别是女族的关系趋恶化。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大举进犯辽东。明朝廷为了抵御女族不得不扩大军费开支,在全国普遍加派赋税,平均每亩加征银九两,称为“辽饷”。
后来不但辽饱征银不断增加,又增加了“剿饷”“练饷”两个项目,合称“三饷”。而这个时候,土地兼并早已盛行,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一批批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佃仆和流民,仅有小块土地的农民也不堪赋税重压。大多数农民一贫如洗,朝不保夕。遇到自然灾害更是极其悲惨。山西、陕西农民吃土块,河南农民吃雁粪求生。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终于爆发井愈演愈烈。明朝末年,小规模农民遍布全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自成。
崇祯帝律己较严,自奉俭朴,17年间勤于政事,未尝稍懈。祟帧帝就个人品行而言本来算不上“之君”,却不幸遇上了“之运”,而其能力有限,又缺乏“救亡之术”。其即位之初,明朝已是元气尽失,国脉垂绝,崇祯帝虽有志中兴,但秉性多疑,用人不专,刚愎自用,重典责下,急于求治,果于刑戮,喜怒无常,不辨是非。明朝内阁大学士共有164人,祟帧帝十七年就占了50人,更易频繁。祟帧帝在位期间共诛大学士2人、总督7人、巡抚11人,中下级官员更是诛戮相继。功勋才能之臣常不自保,获存者畏罪饰非不敢任事,庸佞之徒却多得柄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明初强化君主的最终恶果。
崇祯帝在义军四起的情况下,深感大势已去,便密令心腹林清德寻访深山幽谷建造归隐行宫,企图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林清德遍访北方名山大川,终于在今平山县西部选中了风景秀丽、易守难攻的天桂山。
天桂山集雄险奇秀于一山,融山、泉、林、涧于一区,有“北方桂林”的美誉。天桂山东西两端突出,中间凹陷,犹如坐北朝南的太师椅。天桂山分成三层,一层一个陡崖,高度都在100—150米,每层陡崖间又有坡度较缓的平台,好似天公造就的栈道。山上风景奇异,陡峰峭崖,雾锁云封,泉鸣瀑溅,碑褐夹道。
崇祯帝大兴土木,仿照皇宫制式建造气势恢宏的归隐行宫。然而,行宫尚未建好,李自成就攻进了北京,崇祯帝吊死在了煤山。林清德在绝望之中出家为道,将行宫改为青龙观。依照全道的古制创建道院,上立玉帝樵阁,左右九天三宫殿,中修玄武行宫,前列廊底,后依重崖,直侵云霞,下环钟鼓二楼,自称“北武当”。继林清德之后,其徒穆一镕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成魁星阁、文昌殿、关圣殿,一二三道灵官阁等建筑,使青龙观规模益宏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