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两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为什么只严世蕃而不严嵩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靖严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对于嘉靖皇帝,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他几十年不上朝这件事情了吧。嘉靖这样的做法的确是很少见,不过他却厉害在即便不上朝,也依然还是可以掌握朝廷的情况。嘉靖朝有严嵩严世父子两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什么好人,但是他们受到之后,嘉靖只掉了严世蕃,却留下了严嵩一命,这是为什么?他也明明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角色,为何还要留下严嵩?

严嵩两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为什么只严世蕃而不严嵩

  1.严世蕃为何被

  严世蕃(1513年—1565年),号东楼,江西新余人,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未经科举步入仕途,以严嵩的名势,先入国子监读书后为官,累迁至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

  据说,严嵩眉目疏疏,声洪而尖,符合民间百姓心目中刻画的臣形象。而严世蕃的相貌与其父并不相像,严世蕃猾机辩,通晓时务,熟悉国典,而且还颇会揣摩人的心意,是而被称为嘉靖朝第一鬼才。

  一次,严嵩的义子赵文华从江南回来,送给严世蕃的见面礼就是一顶价值连城的金丝帐,还给严世蕃的二十七个姬妾每人一个珠宝髻。就这些礼物,严世蕃还嫌太少,心里非常不满,可见他的贪婪到了何种程度。世宗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坖,按例应被立为太子,但世宗对他不是很亲近。因此,严氏父子对他也很冷淡。就连照例每年该给裕王府的岁赐,户部都因为没有严氏父子的命令而一连三年都没给发放。最后,这位未来的皇帝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世蕃欣然接受,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严世蕃每每向人夸耀:“天子的尚且要送给我银子,谁敢不给我送银子?”严世蕃的胆子是大到了极点。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严世蕃又被御史。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第二年案结,严世蕃被斩。

严嵩两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为什么只严世蕃而不严嵩

  2.嘉靖为何严世蕃

  唯有了解“倒严”的前因后果和详细过程,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嘉靖皇帝“子留父”的“矛盾”。

  唐鹤徵在《皇明辅世编》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陪嘉靖皇帝玄修的道士蓝道行在为嘉靖皇帝扶乩时,假借神仙之口与嘉靖的对话,也就是“神谕”,无论是“鸾词”(扶乩者写出的词句)还是嘉靖帝的对话,都明确指出他心知肚明严嵩父子是“臣”。

  在此事之后,就发生了内阁次辅徐阶指示御史邹应龙严嵩父子。

  邹应龙的这篇《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没有去翻之前的旧案,而是指斥严世蕃父子卖官鬻爵,每遇岁时及父子生,中外各官俱有馈赠,还成为定例。此时时值天下水旱频仍,严嵩父子贪婪无耻引发地方效仿,百姓困苦不堪。

  最后,他提出的目标是:臣请斩世蕃首,悬之高竿,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其父嵩受国厚恩,不思图报,而溺爱恶子,播弄利权,植蔽贤,黩货败法,亦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

  也就是说,他的攻击重点一直是严世蕃,要砍他的头,而严嵩则是溺爱恶子,播弄利权,植蔽贤,黩货败法,也就是“经济犯罪”和“组织错误”,只是应该赶紧退休。

  换句话说,“倒严”的第一炮,本身就是“收着”的,并没有要一次性搞死严嵩父子,更不涉及对之前20多年严嵩主政时路线的清算和。

  也正因为这种有限打击,嘉靖帝下达圣旨,谴责严嵩“纵爱悖逆丑子,全不管教,言是听,计是行”,勒令致仕(退休),严世蕃及其亲信罗龙文等人,流放边远地区。

  也就是说,嘉靖本身重点惩治的只是严世蕃、罗龙文等人,而对严嵩则是以教子不严为名,勒令退休。

严嵩两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为什么只严世蕃而不严嵩

  3.嘉靖为什么没严嵩

  在严嵩后,嘉靖帝并不希望打击严嵩父子,而是对徐阶下手谕: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并(邹)应龙斩之。翻译一下就是,严嵩退休了,他也伏法了,你们不要穷追猛打了,再提这个事儿,我就连邹应龙这个挑头的人一起头。

  在这之后,嘉靖更是每每想起严嵩的好处,如王世贞《大学士徐阶传》中记载:上虽以御史言去嵩,然念其供奉久,怜之。而左右入其间者从容言:‘非严嵩谁为上奉玄?’上忽忽不乐。也就是说,严嵩多年陪着他一起修玄,感情很深厚,所以和身边的人闷闷不乐的说,没有严嵩,谁陪我呢?

  也就是说,严嵩虽去,圣眷仍在。在此背景下,朝廷中的严和严世蕃并不安分,严世蕃甚至在流放广东雷州的路上就半路折回了江西分宜老家,他的羽罗龙文也一样。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图谋复起。而朝廷中曾经“反严”的人士则坚决不允许这个结果,严嵩老家的父母官袁州知府密告巡江御史林润,严世蕃在老家“聚众练兵谋反”。

  林润本就“反严”,得报后上奏朝廷:(罗龙文)卜筑山中,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志;(严世蕃)自罪谪之后,愈肆凶顽,夜与龙文诽谤时政,动摇人心。近者假治第,而聚众至四千余人,道路汹汹,咸谓变且不测。

  其实就是说严家此时虽然没有“扯旗”,但是已经有了“聚众”的举动,距离“”,只剩下五十米,而“”说,他要了。嘉靖帝闻报,立刻命令逮捕严世蕃、罗龙文到京拿问。归根结底在于,严世蕃的这种举动完全了自己与徐达成的默契,你连法都不“伏”,不是在挑战皇权吗?

严嵩两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为什么只严世蕃而不严嵩

  所以,自此之后,实际上只有对严世蕃定罪问题的争论和争斗,严世蕃希望三法司给自己定罪的时候,把之前的旧账全部翻出来,以忠良沈炼、杨继盛的罪名,要他的命。

  而徐阶老巨猾,最终拟的定案文书,基调却改成了严世蕃与罗龙文在被判流放后,逃离流放地,通倭通虏,聚众谋反。嘉靖皇帝在接到奏报之后,并未提出异议,只是要求三法司确定案情事实,而徐阶又和三法司长官串通好了,根本没有核实,径直回奏:事已勘实,其交通倭虏,潜谋叛逆,具有显证。请亟正典刑,以泄神人之愤。证据确凿,赶紧了,而嘉靖帝也不负众望,下旨斩首。

  严世蕃死后,就是查抄严府,将已经退休的严嵩黜革为民,孙辈充军,严嵩此时只能寄食于墓舍,一年之后死去。所以,为什么严世蕃而留严嵩,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严世蕃是朝臣之意,嘉靖皇帝未必不知通倭、谋反为假,但是朝议汹汹,自己可以有这么个台阶下,总与群臣对抗,重提为沈炼、杨继盛更加顺当。

  最重要的是,嘉靖帝老了,和群臣斗不动了,否则也不会有禅让皇位给,自己专心修道的说法,或者说试探。

  而在此条件下,并不牵涉谋反的严嵩,已经80多岁,完全不具备现实和未来的威胁,生死都是个“添头”,最重要的是正值壮年的严世蕃,如果活着,就会是徐阶等人的隐患,所以必然之而后快。

  等于说,嘉靖帝和徐阶为首的“反严”朝官达成了默契的妥协,“放下包袱”、“向前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