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杨家将到底去了哪里 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灭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南宋名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道尽了靖康耻的哀叹。北宋的灭亡,宋钦宗割让三镇故土、接受金人议和、军营求和反被拘、皇亲国戚携公私积蓄北上金国……这一桩桩屈辱,不顾民生的挖空国库,成为北宋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靖康耻”、“恨”!
北宋的灭亡,让人不得不想起骁勇战的杨家将。北宋大放光彩的杨家精锐兵,不畏险境闯幽州,血战金沙滩,佘太君百岁挂帅,杨门女将胜如男,成为民间奇闻。
有人不禁在想,北宋灭亡,杨家将都去了哪里?
金沙滩一役,杨家将消失
提到北宋历史,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他们的千年忠义被记载在民间传说里,小说故事里。
我们常常所说的杨家将,在实的历史上实际指的是杨业、杨文广和杨六郎的三代故事。
杨家将的兴起,从宋太宗的重视开始。
北汉灭亡之后,杨业归降北宋。因为他英勇骁战又有丰富的经验,朝廷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派遣他驻守雁门关,专门对抗死对头辽军。
与辽国的几次交锋中,杨业和宋朝的潘美配合默契,屡战屡胜,打得辽国落花流水,望旗而逃。宋太宗对杨业的重视益攀升,这也为其后代杨六郎等人的功成名就铺平了道路。
杨家将的消失,从金沙滩一战开始。
历史上的宋太宗虽然对杨家将重视,可还是信错人了。宋太宗为了稳固大宋江山,夺得长城控制权,永远消除辽国劲敌,保证宋朝的平安,所以主动发兵攻辽,力图夺下长城险光。
驻扎在白沟河的辽国十万精兵,在萧太后的率领下轻而易举地将南北两院的奚族骑兵全歼灭,一时间震惊朝野。
辽国最高治者萧太后也是颇有谋略的人,打完北宋十万主力军,又移师山西,全力攻打北宋的杨家将军团,这场战役由主动挑衅变成被动挨打。
突如其来的绝地反击,杨家军团并没有做足准备,寡不敌众面临被包围的歼灭危险。
当时的潘美给出的建议是,立即撤退山西金沙滩险关固守,然而宋太宗膨胀反其道而行之,命令杨家军团撤退时,完成山西四洲的老百姓大迁移。
此命令听上去爱国爱民,实际上这道指令太过歹。如果杨业违抗指令,保全自己抛弃百姓,那就是不忠不义;如果奉行旨意,那就等同于以击石,全军覆没。这道圣旨是将杨家军团往死胡同里逼。
在形势急转,主力殆尽,朝野嚷嚷的关键时刻,隐着宋太宗的用意。
杨业是北汉投降的俘兵,随时都是身边的定时,深城府的小算盘,杨业让他失望了。
杨业率领着杨家军团誓死完成荒唐的圣旨,不投降不退让,带着全城百姓誓死抵抗,浴血奋战中弹尽粮绝,直至被辽国俘虏选择绝食而死。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沙滩一役,在靖康之变前早就全军覆没。
如此说来,杨家将就没有后人留存于世吗?
历史传说,杨家后代仍在
血战金沙滩,战役败北,并不意味着杨业后人全部消失,历史上有很多版本的传闻。
其中之一就是杨家将的后裔四散开来,散落在国内外等多地小村庄,四川梓潼就有名叫做杨开华的老人,自称是杨家的37代传人,熟练掌握杨家当年流传下来的《36路秘传杨家枪法》。
传闻之二,后人居住在了杨家祠堂。
相传,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当年杨业死后杨家祠堂被追赠为quot;太尉quot;,谥号quot;忠武quot;。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quot;杨忠武祠quot;长期居住这里,又因为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传闻是杨业后人打猎时射中梅花鹿反挖出鹿状的石头,被永久存放在祠堂中。
所以,因为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由此得名。村中人口上千,多半是杨家后代。
传闻之三,后人迁徙散尽。
杨家军团抗辽作战中为大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却反被宋太宗倒打一耙,家中男丁消失殆尽,对朝廷没有太多影响力和利用价值。有人说杨家后人在金人闯进天波府的时候就搬迁到了南宋临安城,而带军团的小分支迁徙全国各地,对朝廷心灰意冷从此消失在江湖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