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 子婴为什么只是称王却从未称过皇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子婴称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前209年,子婴诛赵高大秦结束了宦官乱政的局面,权柄再度归于嬴氏的手中。可不到一个月后,项羽便打入咸阳,四处抢掠,子婴也在这场混乱中惨遭害。反观子婴的一生,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仅留下了“刺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的短暂记载,从被拥立为王到赵高被再到殒命于项羽之手,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却从未称过皇帝,背后的原因耐人深思。

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 子婴为什么只是称王却从未称过皇帝

  大秦早已名存实亡。尽管秦王嬴政依武力使得“六王毕,四海一”,但天下只是在表面上被兼并为了一体,六国的遗民遗臣们虽然看着顺从,但内心却升腾着复仇的火焰,他们时刻都在寻找机会反抗,韩国贵族公子张良便曾在博浪沙冒死刺过嬴政,只可惜他认错了车,最终落荒而逃。二世胡亥即位没多久,便出现了“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的状况,由此揭开了秦末潮流的序幕,天下纷纷响应。

  面对涌动遍地的反秦,昏聩的胡亥仅由人说出的一句“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便被搪塞了,依旧沉浸在让他醉生梦死的皇帝荣耀里,赵高得以把持朝政大权。愈演愈烈,六国遗臣们一改往恭顺的面孔,纷纷自立,出现了“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的危急状况,后来赵高又逼迫胡亥,拥立子婴。

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 子婴为什么只是称王却从未称过皇帝

  子婴刺赵高时,天下早已四分五,同时由于二世胡亥的昏庸以及宦官赵高的歹,忠心于大秦的正直之臣早已被屠戮殆尽,朝廷无可用之才,江山又割据,子婴就是想自称皇帝,恐怕也只是个虚名,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他只能自称为王。子婴做秦王不久,刘邦便率军攻破武关、峣关,兵临咸阳城下。秦的官吏们见大势已去,纷纷主动投降,刘邦得以顺利进入咸阳城。

  一开始子婴并不愿意投降,可大臣们纷纷劝谏道:若抵抗只会让咸阳城的百姓惨遭战祸。由于为苍生着想,子婴只好“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他选择了投降刘邦,刘邦进入咸阳城后,“封宫室府库”,与民秋毫无犯,不久便把自己的军队撤出了咸阳城。项羽进入咸阳城时,为了发泄昔楚国被灭之恨,把秦的宗室屠戮殆尽,子婴也被害,而此时的他只不过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

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 子婴为什么只是称王却从未称过皇帝

  为除赵高不得不称王。除了大秦早已名存实亡的原因之外,子婴称王不称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除掉赵高。二世胡亥在世时,赵高已经把持了政权,百官表面上参拜秦二世,实际上却忌惮赵高一人。赵高以“天子称朕,固不闻声”为由说服了胡亥,胡亥选择了久居深宫,大秦帝国所有政务的决定权被赵高攥在了手中。

  后来胡亥意识到了全国形势危急,便想亲自过问政务,赵高岂能让大权落入胡亥之手,不久便派遣阎乐率兵进入胡亥的寝宫,胡亥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丝体面,选择了。胡亥死后,赵高便告诉群臣“以诛二世之状”,于是便拥立子婴,此时赵高却使了个心眼。

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 子婴为什么只是称王却从未称过皇帝

  子婴作为秦氏血脉,成为皇帝本是理所应当,但赵高却以“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为由告诉群臣只宜立子婴为秦王。表面上看,赵高是为子婴着想,实际上赵高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此时天下群雄纷争,刘邦眼看着就快打到咸阳,赵高逼胡亥,表明了他是灭秦的功臣,凭此他可以很好地向刘邦乞降。如果此时再复立子婴为皇帝,这就表明赵高存有匡复大秦之心,面对刘邦他很难解释清楚。立子婴为王说到底是赵高为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看似愚钝的子婴其实有着自己的谋略。

  胡亥死去时,赵高早已一手遮天,就连子婴这个秦王说到底也只是个傀儡。面对占有绝对优势的赵高,子婴不得不在表面上选择屈从,从而麻痹他。

  后来子婴假装生病,赵高只身一人前往看望,赵高便被他除掉了。没有子婴选择称王的隐,大秦的一大仇敌便很难被铲除,由此可见子婴称王不称帝确实是明智之举。而司马迁却在《史记》中引用贾谊的话对子婴称王一事评价道:“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其扼腕叹息之情溢于纸上。

子婴作为大秦皇室的血脉 子婴为什么只是称王却从未称过皇帝

  参考资料: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过秦论》

  《资治通鉴 秦纪》

  《战国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