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历史上的田文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孟尝君田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孟尝君——田文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中的魏国、赵国、楚国和齐国分别出现了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和孟尝君田文。他们四位称战国四君,以礼贤下士,网罗各国人才,养士数千而闻名。

  且不论前三位品行如何,今天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孟尝君田文,他虽然养士数千,曾任三国丞相,却是个假公济私,爱攀虚荣之人,愧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何这么说呢?

  田文出身于齐国贵族,祖上三代都是齐国的丞相。所以先祖们给他留下的丰厚资产,就是他广招天下贤士的资本。据记载,他门下食客多达3000多人,而他招揽食客的标准只有一条,有才即可,不论你之前是干什么的,即使是他国罪犯,他也将其收入门下,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鸣狗盗”二人。

  鸣狗盗

  当然田文有钱任性,想收什么样的人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但在众人看来,却是一把明晃晃的金字招牌,可以说他声名远播,甚至都传到了远在秦国的秦昭襄王耳朵里。要是放到现在,他绝对算得上是拥有3000脑残粉的微博大V了,还能收到一国之君的青睐,那可是何等荣耀啊!

  可在笔者看来,孟尝君此举并非那么高尚。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他生在富裕之家,自然对钱财不怎么看重;况且他还是丞相之后,自然身份地位也是相当超然的;唯一他要追求的就剩下“名”这个字了。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用他取之不尽的钱财去网罗各国人才,而且借此给自己营造一个“好客”的美名,收了“鸣狗盗”二人更是他成名的点睛之笔。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历史上的田文是个怎样的人?

  秦昭襄王嬴稷

  这不,秦昭襄王慕名派人前来请他入秦一见,不惜把弟弟泾阳君派到齐国做人质。幸好手下的苏代提醒他,秦国断然不会重用一个有着齐国贵族血脉的人,这才打消了他入秦的决定。

  后来由于齐王派他出使秦国,他终于借此机会攀上了秦昭襄王的高枝,可却忘了当年苏代给他的忠告,欣然接受了秦昭襄王让他为相的请求。

  这时候的孟尝君可谓被名誉冲昏了头,完全看不到秦国其实是在宣太后和穰侯魏冉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手中掌控着,秦昭襄王只是个傀儡而已,他田文则是秦昭襄王为了打破楚系的一枚棋子。

  鸣狗盗助他逃离咸阳

  结局自然显而易见,他在秦国待了没多久,就遭到了楚系势力的打压,最终狼狈出逃。这期间,他不惜纵容手下门客扰乱秦国朝堂秩序,只为见秦昭襄王一面,更甚者,竟然让“狗盗”去把已经送给秦昭王的狐白裘再偷回来送给秦昭王的宠妃。这等手段都能用上,足见他道德底线之低,置礼法于不顾。

  平原君——赵胜

  从秦国出逃之后,路过赵国,便去想会一会与自己齐名的平原君赵胜。此次相会,他得到了平原君的以礼相待,同时也得到了乡民们的围观,虚荣心极度膨胀之下难免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当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开了句玩笑“本以为闻名的孟尝君是个大丈夫,没想到却是个干巴小老头”。

  这下田文就不干了,他本是走到哪都会得到称赞的天之骄子,你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居然侮辱我。于是下令门客一起把这个地方的人全部光,整整一个县的几百人顿时血流成河。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历史上的田文是个怎样的人?

  齐王——田地

  田文在秦国的遭遇算是给自己镀了一层金,回到齐国之后自然受到了齐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丞相。但他在秦国的遭遇始终如鲠在喉,于是借着自己现在的地位和权势,想公报私仇,向西周借兵借粮,再联合韩国和魏国一起攻打秦国。这时候的他哪像一个翩翩君子,完全是个公报私仇的小人。

  再后来,吕礼从秦国出逃到了齐国担任丞相,田文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从而联合秦国的魏冉一起,设计把吕礼逼走了。而他平常口口声声要为齐国的强盛做出奉献,此刻的行为却是为了一己之私,把前来投辅助齐国的吕礼给逼走了。

  田文一系列不择手段只为名,甚至让自己的风头都盖过了齐王,世人只知齐国有个孟尝君,而不知齐王是谁。由此便遭到了齐王的打击报复,借着田甲叛乱的案子,趁机降罪于田文,把合谋叛乱的罪名嫁祸到他头上。

  无奈之下,田文便逃到了魏国做了丞相,再次得势的他,为了报复齐王,他便联合秦国和赵国一起,帮助燕国攻打齐国。这虽然是国家之间的战争,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掺杂了他的个人恩怨。

  而他对自己的祖国痛下手,也自然引得人们对他不再信任。田文只好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地。

  此前多年在各国之间游走,自认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于是他干脆自立门户,与各诸侯国之间保持了中立,殊不知这成了齐国境内的国中之国。不过当时的齐襄刚即位,立足未稳,而田文在薛地势力根深蒂固,所以就没急着来收拾他。

  但人有生老病死,孟尝君一死,他的们为了争夺爵位和家产,闹得不可开交之际,齐、魏两国便趁机出兵,灭了薛邑,可谓是身死族灭。

  综上所述,孟尝君田文种种表现,更像是一个富二代为了追求“名誉”而不择手段的小人,可他偏偏摆出一副君子的模样,广招贤才只为一己之私,所以说,给他冠以“伪君子”之名一点都不冤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