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灭亡后,那十几万湘军在哪儿去了?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平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有三支地方官员武装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一直是清廷用兵的主力,分别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这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湘军,湘军最盛时达到十多万人。曾国藩组建湘军,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制定了“兵由将招”的招募制度。湘军大体上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帅”辖。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并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治的军队,也成为曾国藩手中牢牢掌握的一支军队。
湘军在与晚清的各地农民军作战中迅速成长,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军事舞台的主角。湘军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各地的,挽救了清王朝,但其半私人武装的性质注定了清廷绝不会对它放心。整个湘军系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但随着太平天国的灭亡和各地农民的相继失败,这些手握兵权不听部臣指令的督、抚,成为了清廷的心头之患。湘军攻破天京后,随即展开了一场疯狂的烧、掠、的大,这样的所为不仅使得人怨,也让清廷下定决心将湘军裁撤。
不久后,为了制衡曾国藩,清廷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湘军将领,特别是那些与曾国藩关系不好的人,如左宗棠、沈葆桢等,造成湘军内部的和对立,并大力扶植李鸿章的淮军;另一方面则大力打击曾国藩的嫡系曾国荃等人,将其所部调任,分割,以弱其势力。曾国藩死后,湘军逐渐缺少了灵魂人物,逐渐势弱,并进一步被分化调离。后来,
湘军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军队裁撤,一部分随左宗棠参加收复新疆之战,还有一部分留驻各地成为防军,并逐步取代原有的八旗、绿营而成为清朝的常制军队。之后随着清王朝的最终覆灭,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也就此隐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