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体态肥胖又身有脚疾 朱棣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太子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继承人,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记载,明仁宗朱高炽从小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而且据说身有脚疾,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走路,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这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说,身体虚弱,形象欠佳的朱高炽并不是他满意的人。
但选太子又不是选美,看重的是能力德行,而不是外貌。朱高炽胖得快走不动道,并不代表其就因此被取消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以貌取人这一条标准,怎么都讲不通。人家康熙还满脸麻子呢。
朱元璋恢复汉家天下后,就极力恢复汉家礼制,这一治国理念被朱棣所继承。当然也包括皇位继承制度当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他就应该是太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明祖训》
所以,出身是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关键因素。
当然了,朱棣是个强权人物,加上他自己也是得位不正,不是嫡长子,却当上了皇帝。所以他本身就违背了《皇明祖训》,开了先河。如此一来,他如果不按照朱元璋的规矩来,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而朱棣武将出身,常年征战沙场,对于朱高炽这种连走路都费劲的胖子,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好感。反而是次子朱高煦,为人勇武,颇有朱棣年轻时候的风范。特别是起兵靖难之后,朱高煦和父亲朱棣,在战场上共同拼,生死与共,这种背景下结下的感情更是深厚。
单从个人喜好来说,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但他最后依然选择了朱高炽,因为他知道,朱高炽才是自己最优秀的。
朱高炽虽然身体一般,但脑子好使。
此人端重沉静,大智若愚,不仅行政能力强,而且德行极佳。无论是朱棣靖难南征,还是驱虏北伐,朱高炽在后方都将一切打理得仅仅有条,全然找不出什么缺陷。
如当初朱棣带着朱高煦起兵靖难,让朱高炽在北京留守。结果北京城遭到了建文帝麾下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当时朱高炽手中仅有万余兵马,要是一般人面对这种场面估计早就投降了。
要知道当时建文帝可是派人送信给朱高炽,让他大义灭亲,然后承诺不追究责任,还给其土封王。但是朱高炽没有背叛自己的父亲,同时还领军守住了北京城,保住了朱棣的老巢。
否则,就算朱棣和朱高煦再怎么勇武,也免不了被釜底抽薪。所以,靖难之役,朱高炽功不可没。其作用堪刘邦之萧何,曹之夏侯惇。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稳坐太子之位。
而在其后的太子生涯中部,朱高炽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朱棣远征时,一般都是由他以太子身份监国。其不仅将内理的井井有条,还保证了朱棣多年来南征北战的粮饷供给。朱棣的永乐盛世,有他朱高炽一半的功劳。
当然,除了能力以外,朱高炽的德行也是极佳的,这从他明仁宗的庙号就看得出来。在他登基做了皇帝后,改变朱棣大兴兵戈的做法,而是选择与民休养生息。正是朱高炽的这些决策,才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一点,似乎和西汉初年很像,西汉初年,施行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使得百姓可以休养生息,才开创了西汉的“文景之治”。
而在他当太子时,面对弟弟朱高煦的嫉妒排挤,他彰显兄长风范,从来都是以德报怨,这些,朱棣都看在眼里。朱棣很清楚,朱高炽身上的这个特质,注定他后将会是一代明君。
当然,这么讲或许有些虚无缥缈,毕竟谁也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朱高炽的德行威望,赢得当时朝中很多重臣的支持。与常年追随在父皇身边,好武嗜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不同,太子朱高炽好学上进,礼贤下士,他的师傅有后来入仁、宣内阁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大儒黄淮等人,在这些大臣的悉心指导下,太子朱高炽在成祖北征奉命监国期间政绩有目共睹,这无形之中也为他稳固储君之位加分不少。
如当初立皇太子,大学士解缙、黄淮就力挺朱高炽。大学士解缙更是当着朱棣的面表示:
“世子忠敬仁孝,天下莫不闻,守成令主也,且夺长为乱道”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朱高炽,仁义孝顺,守成之主的人选,不立长恐怕对朝廷不利。
而这些人可都是朱棣手下的重臣,他们的意见,朱棣必须要考虑。明朝自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来,内阁一直是连接皇帝和臣僚的最高机构,内阁的一切决定,皇帝都不能轻易一概否决,更何况封建长幼有序、嫡庶分明的制度都在某种程度制约着他。
如若不然,他就得为朱高煦再换一套行政班子,就如同当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大开国功臣,其实就是为朱允炆剪除威胁,为他更新系。当初朱元璋是没得选,但这次朱棣显然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朱高炽当太子,朱棣是没多大意见的。他唯一担心的是朱高炽的身体,其肥胖多病,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所以他当年才会对朱高煦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
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从这句话里也看得出来,朱棣是想让朱高煦做太子的备胎,而不是取而代之。
但是,这唯一的担忧,也被解缙用“好圣孙”三个字搞定了。朱高炽的朱瞻基是个厉害人物。这个皇长孙打小就讨朱棣喜欢,他的出现给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就算朱高炽身体不好挂掉了,自己这个孙子也可以补上,他就是大明朝的未来。而如果自己不立朱高炽为太子,那么朱瞻基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这显然不是朱棣所希望看到的。
因为朱瞻基的存在,朱棣给朱高炽隔代指定了一个人,实际上等于对朱高炽将来作为皇帝的权力已经做出了一些和剥夺。朱棣自己当了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永乐二年,就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而到了永乐八年,就宣布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而且经常当着朱高炽的面指着朱瞻基说:“这是将来的太平天子。”
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太平天子也。”
这意思就是再明确不过了,就算是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继位的也是朱瞻基,不会是朱高煦了。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因素考虑下,朱棣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子朱高炽,而不是他更喜欢的次子朱高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