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仕途平顺的宰相晏殊,不仅会作词还会做人

  对晏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他的人生,在最初开启之时就不平凡。当无数年轻或已不再年轻的学子,还在咬着牙关寒窗苦读时,十四岁的他,已经是一名进士了。

  他一生仕途平顺,虽然偶被降职使用,却无大起大落。他喜好宴饮游乐,人生的很多时光,都在他的觥筹交错、应酬唱和中度过,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富贵闲人”或“太平宰相”。

  在生活中,他人经历了更多的生离死别,他的眼中也曾泛着泪光,但是他却很少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过。

  他温润如玉,旷达内敛,他把自己的种种心绪,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忧思,都写进了他的《珠玉词》里。

  他不但会作词,还会做人,他就是北宋宰相晏殊。

  01

  少年进士,前程似锦

  公元991年,晏殊出生在抚州临川。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只是抚州府的一个手力节级。

  晏殊从小聪慧过人,5岁能诗,被视为“神童”。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晏殊的才名,大为称奇,极力举荐其进京。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参加了殿试。在考场上,他从容作答,援笔立成,深受宗赞赏,被赐同进士出身。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少年不但才华横溢,而且特别诚实。殿试之后的第三天,要测试“赋”,卷子发下来,晏殊一看题目,他不久前才做过,因此赶忙请求老师,换个题目再做。

  换了题目,晏殊的“赋”依然是最出类拔萃的。宗对他愈加欣赏赞叹,授以秘书省正事,让他在秘阁继续读书深造。

  当时的北宋,天下太平,士大夫游乐宴饮成风,但是晏殊从官衙回来,一直在住所闭门研读。宗知悉,倍觉可贵,遂将晏殊选拔为太子的老师。

  晏殊上任前,到宗那里去谢恩。皇上夸奖他不喜游宴,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晏殊回答道:“我不去宴饮,是因为我没有钱,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宗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个青年实诚得实在可爱。

  在接下来的宦途中,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本性中的素朴淳厚,晏殊如鱼得水,一路高升。年纪轻轻,他已任过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等职。

  此时的晏殊,有钱有闲,公务之余,他终于可以享受那种风雅热闹的生活。他隔三差五地呼朋引伴,与他们赋诗填词,推杯换盏。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不宴饮,而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

  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

  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清平乐·秋光向晚》

  将近而立之年,晏殊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因为他学识渊博,办事干练,宗常将疑难问题,写在方寸小纸上向其咨询。晏殊将自己的答奏写好,连同之前的纸条一起慎密封呈,宗多有采纳,将晏殊倚为股肱。

  02

  反对太后,被贬宣州

  1022年,宋宗去世,年仅十二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当时的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想揽大权。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却无计可施。

  在这种情况下,晏殊果断支持刘太后“垂帘听政”,从而阻止了丁谓和曹利用的野心,使突遭国丧的宋朝,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最初的暗礁。

  对于晏殊的鼎力相助,刘太后自然不忘嘉奖。晏殊被擢升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后迁枢密副使。

  此时的晏殊前程似锦,他多么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又何妨、沉醉玉尊前。

  ——《拂霓裳·乐秋天》

  晏殊升官以后,刘太后欲提拔张耆升任枢密使,晏殊反对,太后不悦。

  晏殊在工作上一贯严于律己,所以看不惯侍从们懈怠懒散。有一次在太清宫,因为侍从来迟,晏殊生气地拿起手里的笏板,直接将侍从的几颗牙齿打落。

  御史以这两件事为把柄,向太后。仕途一帆风顺的晏殊,第一次遭受了挫折。

  1027年,晏殊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去宣州的路上,晏殊写下了《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在应天府任职期间,晏殊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并且聘其全面主持书院的工作。

  在晏殊和范仲淹的共同努力之下,应天府书院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为北宋王朝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应天府书院也因此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宋史》赞曰:“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image.png

  03

  措施得力,扭转战局

  被贬宣州没有使晏殊损失什么,经过几年的基层历练,晏殊变得更加成熟稳健。1032年,已经回到朝廷的晏殊,再次获得升迁,任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

  天还是那样好,景还是那样美,但已年过不惑的晏殊,在宴饮欢聚的时候,却体会到了与从前不同的人生况味: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走过半生,晏殊深知,那些美好的东西太容易失去,如春光,如亲情,如爱情。在很早的年纪,晏殊已经亲历了这些失去,所以他人更懂得珍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033年,太后欲拜谒太庙,有人建议太后着衮冕前往。太后询问晏殊的意见,晏殊认为衮冕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正式服装,太后穿着不妥。太后又不悦,将晏殊降职知亳州、陈州,晏殊达观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

  最愁人。

  长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

  且留春。

  ——《酒泉子·三月暖风》

  五年之后,晏殊再次被朝廷召回,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宋军连连败退。

  晏殊主张积极抗击西夏,他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很快找出了宋军接连失利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较有效的对策。

  首先,晏殊撤销了军队中的内臣监军一职,将军队的指挥权交还将帅,从而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其次,他大量地招募和训练手,以作战时人员补充之用;第三,他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务全部清理出来,以资边关军饷,除此,晏殊还追回了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大大充实了国库。

  经过晏殊的整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范仲淹等得力干将的指挥之下,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一生仕途平顺的宰相晏殊,不仅会作词还会做人

  04

  官拜宰相,兴学选贤

  1042年,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开始了他最辉煌的生涯。

  晏殊对国家的教育一贯较重视,任宰相以后,他和枢密使范仲淹一起,大力倡导各州、县立学,在官学中设置教授,并改革教学内容。

  在他们的极力敦促之下,从京师至郡县,自此都设有官学。这场自上而下的教育运动,被称为“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推行,使北宋的教育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也使北宋的文化盛极一时。

  除了重视教育,晏殊还非常注重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嫉贤妒能,而是奖掖后进,唯才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皆出自晏殊的门下,并且经过他的栽培和引荐,这些人都成了北宋的中流砥柱,朝廷重臣。

  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晏殊被孙甫、蔡襄罢相,贬为工部尚书知颍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

  晏殊被罢相,撰修墓志只是一个借口,有人诬陷他和范仲淹、韩琦等人结为“朋”,才是正的原因。所以,晏殊的相位被罢免之后,范、韩、富等人也相继被逐出朝廷。一向旷达洒脱的晏殊,为此伤感地写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晏殊一直在地方上任职,直到最后病重才回京治疗。虽然宗和仁宗对他也很不错,但是在远离朝廷的子里,晏殊觉得自己就像那个飘零天涯的歌者,是那样地渴望正的知音:

  家住西秦。艺随身。

  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踏遍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山亭柳·赠歌者》

image.png

  05

  婉约词中,情致无限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的精髓,又深受冯延巳的影响,词风温润秀洁,典雅流丽,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晏殊的词,虽然继承了花间派深婉含蓄的风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晏殊不仅对花间派在题材上有所开拓,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提升为哲理意象,从而使他的词韵短而意长。

  晏殊大概在弱冠之年,就遭遇了双亲的离世,他的弟弟晏颖十八岁早夭,他的前两任妻子也年纪很轻就去世,所以晏殊的一生再富贵,这么多的生死,也会使他的心中蒙上一丝哀愁。

  但是晏殊不是一个者,他不需要倾诉,更不需要宣泄,他将自己的感情克制得恰到好处。他不让你看见他的悲伤,更不让你看见他的眼泪。读他的很多词,你最多感受到一种如云似雾的清愁,如这首《蝶恋花》: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牙嫩。

  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晏殊的词中,有不少相思之作,虽然难以确定这些词作是写给谁的,但是那种幽远情深,缠绵哀婉,却足以将我们深深打动。

  昨夜西风凋碧树,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在他的词作里,还常常以一个宰相的视角,描写贵族士大夫们的闲适生活。对这种生活,晏殊不言其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景致、情韵,就营造了一种雍容、富丽的意境,所以他的词被称为有“富贵气象”。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06

  成功之道,发人深省

  封建的官场,波诡云谲,危机四伏,很少有人能在宦途中其身,顺遂到老,晏殊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意外。

  他十四岁入仕,一生在位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里,他没有遭受过大的风雨,他的仕途一直在螺旋式上升。

  虽然他也曾被贬到地方任职,却从没去过偏远之地;并且每一次降职,晏殊都是带着很高的待遇去的,所以晏殊的内心里,应该没有太大的屈。

  人们都说晏殊是先天的好命,却不知晏殊能有一个这样辉煌的人生,其实也是必然的。

  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是很多的官员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诚实。他一生不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更不会欺瞒皇上,居功自傲。

  作为神童和少年进士,晏殊极具才华,他对朝政常有自己特的见解,但他做事从不强出风头,而是低调踏实,时时处处以朝廷为重。

  晏殊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

  晏殊不但为官清廉,胸怀也特别宽广。他和宋祁一度非常亲近,为了能时常见到宋祁,和他饮酒作词,晏殊甚至在自己的居所旁边,为宋祁安排了一个住处。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和晏殊“亲密无间”的宋祁,在晏殊被罢相的时候,表现得有些积极。他不但抢着写罢免晏殊的文书,而且在文书中故意将晏殊说的非常不堪。

  晏殊知道宋祁的作为以后,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付之一笑,或许晏殊早已深谙人性的变化无常,所以不再大喜大怒了吧。

  晏殊为官期间,深受皇帝器重,宗和仁宗对他“倍加信爱,受特遇之知”。在他去世以后,宋仁宗赐晏殊“文献公”的谥号,并休朝两天,亲去祭奠。

  晏殊的学生欧阳修,在老师仙逝后,写了《晏元献公挽辞》,对晏殊的一生的品德和功业,做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

  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惨山川。

  解官制胜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重。

  自古宦海,为官不易,沉沉浮浮,孰能掌控?

  晏殊以他的经历和职业生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封建的士大夫,只有以才华为前提,以忠诚为底色,不贪不骄不怨,知分寸懂变通,低调圆润,才有可能走向富贵,坐享荣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