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茶马贸易到底是怎么样的 唐朝也出现用茶叶换现象吗

  对古时候茶马贸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导言

  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我们国家就已经进入农业,历经上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以黄河流域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文明。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围一直存在着很多游牧民族,东亚的历史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农耕与游牧交融碰撞的历史。

image.png

  全盛时期唐朝地图

  而在隋唐之际,两大文明逐步构建起一个稳定的经济联系,茶马贸易是这一联系的重要表现。由于各自的生产特性,两大在取长补短的原则指引下形成了这一具特色的贸易体系,其影响直至明清。

  茶马贸易之所以会出现,是基于两个不同的生产活动特点。农业的典型产品是农产品,而游牧的典型产品是牧产品,两个对两种产品都有必要的需求但却不能自给自足,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这一经济联系。

image.png

  古时候边境贸易

  从两种的矛盾看唐朝的马政

  提及茶马贸易,不能不了解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在先秦时代,中国大地上并没有明确的农牧区的划分。当时的状况是一种quot;华夷杂处quot;的局面,所谓华,可以理解成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部落;所谓夷,则主要以游牧为生产方式的部落。

image.png

  先秦时代民族分布示意图

  只不过,随着春秋以来的演进,逐渐发展起来的诸夏部落在整体实力上产生了较为突出的优势,其中的一些较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而不断扩张,经过上百年的战争与交融,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趋于一化。

  譬如晋朝,本来是偏居汾河谷地的一个小诸侯国,但通过兼并周边的国家或部落,成为一个地区强国。

  再如秦国,秦国在早期的争霸战争中受挫,逐渐把战略目光转移到了西方,通过兼并了三十六个游牧部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将农耕文明辐射到中原的西部地区。类似的还有齐国、楚国等诸侯国,他们发挥了同样的功效。

image.png

  逐渐的,的形态逐渐从两种的交错分布状态向农耕的集约化、游牧的边缘化这一状态转变。

  从地理上来讲,广大的北方以及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适宜发展畜牧业,长城以南和秦川以东也更为适宜发展种植业,因此使得这一分布的形态也趋于固定。

image.png

  中国农牧分区示意图

  而在游牧经济之中,马匹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牲畜,它不仅是游牧民族的经济产品,同时也是生产工具与文化表征,在辅助游牧民族进行生产作业的同时也发挥着战略工具的作用。

  对于农业民族来说,马匹同样重要,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已经在驯化和使用马匹,马匹也是农业民族所必需的一种辅助工具。

  但是,农业民族在驯养和培育马匹方面却有先天的劣势。育马需要广大的场,而对农耕民族来说,土地是最紧缺的资源,将的土地划归畜牧用地对农业民族来说是一种非常奢侈与浪费的事情。

image.png

  马场

  我国历代王朝的耕地相对而言都是较缺乏的,为此还需要不断的开垦新的土地,哪里还会有多余的土地用来养马呢?

  在封建王朝的早期,因为人口的相对稀少,这一问题还不甚突出。但随着王朝的发展,人口增殖,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会迅速突出,这时候官府就不得不重新考量马场存在的必要性。

  在唐朝前期,官府在关陇、河东、幽州一带设置了大量的官营马场,用来为国家培育战马,譬如关中地区quot;国家以岐山近甸......度其四境,分署八坊quot;。唐朝的马坊每一坊占地一千二百三十顷,相当于一万两千三百亩土地,也就说仅西府地区就有近十万亩土地被划做畜牧用地。

image.png

  在安史之乱后,由于马政的,流民的加剧,唐肃宗下令废除旧有的马坊,将这些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用于耕种。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已经失去了西北这一重要的育马基地,现在又大规模的废除关内的马场,国内的战马大幅减少,但国家还要应对内忧外患,对马匹的需求却没有一丝的减弱。因此,唐朝势必要寻找一种新的马匹方式来缓解马匹不足的困境,茶马贸易也就呼之欲出了。

image.png

  唐肃宗影视形象

  从贡赐到茶马,唐王朝的无奈之处

  在唐朝前期,随着唐王朝与周边国家交流的频繁,双方之间已经产生了较密切的经济联系。唐朝与周边国家最初的贸易形式是quot;贡赐贸易quot;。

  贡赐贸易类似于朝贡体制,也就是周边国家向唐王朝进贡稀有的特产与珍宝,唐王朝也会给予其回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贸易形式,但是却包含了极为浓厚的意味,是蕃邦向唐王朝表示亲附,唐王朝向蕃邦表示羁縻拉拢的一种行为。

image.png

  并且,贡赐贸易仅限于治阶级之间,蕃邦进贡宝贝方物,朝廷回赐丝绸绢帛等物品,这些基本都是奢侈品,并不会惠及百姓。贡赐贸易因为其特性,在最初的时候并不重视是否是等价交换,也就是不看重经济效益。

  但后来,由于蕃邦对唐朝农产品的依赖,唐王朝对蕃邦牧产品的渴望,双方逐渐发展出基于等价交换原则的quot;绢马贸易quot;。唐朝出口丝绸绢帛,蕃邦出口马匹,两相利好,使得这一经济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image.png

  唐朝蕃邦

  但是这一经济形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主要商品还是具有奢侈品的特点,毕竟普通的牧民谁会整天穿丝衣绸,只有贵族才有这个经济实力与必要。这一特点注定了绢马贸易的规模也是有的,其市场不会太过庞大。

  自唐朝中期以来,中国各地区的茶叶种植逐步普遍,在当时唐朝的所有州府之中,产茶州已经多达四十三个,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九十多个。尤其是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岭南地区,茶叶的种植非常普遍,当地百姓大约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都是以种茶为生。

  随着茶叶的普及,上开始流行饮茶的新风尚,而这一习惯逐渐被游牧民族所接受。游牧民族是以畜牧业为生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吃肉饮酪,但是长期食肉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人身体还往往散发膻腥味。

  吐蕃王朝的一位赞普曾经生了一场病,久治不愈,后来喝了从内地贡赐而来的茶,身体才逐渐转好。由此可见,这位赞普应该是患了消化不良的病症,而茶叶对于祛油腻、消食化积有不错的功效同时还能补充游牧环境中牧民无法获取的一些微量元素,因此能够缓和赞普的病情。

  至此,游牧民族逐渐意识到了茶叶的好处,他们最初把这一中原的新事物当做药物,在贵族中普遍使用,并逐渐流传到民间。慢慢的,游牧民族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饮茶,将其视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

  但是茶叶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游牧民族所处的干旱的高原是没法种植茶叶的,他们只能求购于中原。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进入中晚唐时期,随着马政的败坏,中原的马匹缺口越来越大,其对游牧民族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此时,旧有的绢马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

image.png

  茶马古道

  自唐肃宗以来,为了酬谢蕃邦在安史之乱中帮助唐朝平叛,唐朝在绢马贸易中对蕃邦进行让利,往往以四十匹绢的来收购蕃邦的马匹。

  但这样以来,马匹虚高,对于缺唐王朝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尤其是中晚期的唐朝本就财政困难。于是,采取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来缓解局势成为唐王朝的必然选择,而以茶易马成为最具可行性的方式。

  茶马贸易一经出现就迅速普及,边境市场非常繁荣。茶马贸易自形成以来,便一直在边境地区发展,直至五代十国时期也从未断绝。

  在之后的史书上随处可见茶马贸易的记载,诸如quot;运茶于河南、北,卖之以易缯、纩、战马而归。仍岁贡茶二十五万斤quot;、quot;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鬻,以其价市罗纨茶药quot;等等记载不绝于书,由此也可以窥见唐至五代时期茶马贸易的盛况。

image.png

  古时候茶马互市情景

  结语

  对于农业来说,马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没有马匹就无法应对国内的军事需求,农业也不是不能生产马匹,但在农业培育战成本非常高昂,马匹对于农业来说是一种劣势产品。

  在唐朝前期,唐朝也建立了规模非常大且制度完备的马场,主要是以官营马场为主,但是正因为培育战马所要耗费的成本太过高昂,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唐朝就已经转而鼓励民间养马,官营马场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

image.png

  而唐中期以来,因为频繁的战争,唐朝的战马损耗速度非常惊人,一度亡失数十万匹优质战马。产能跟不上消耗,生产规模又不能进一步扩大,这就使得唐朝的官营马场再次遇到发展困境。

  再者,随着唐朝的土地兼并以及国内动荡的局势影响,唐朝的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马政之于民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唐肃宗于是直接废止了官营马场。至此,唐朝的马政对外依赖性不断强化。

  茶马贸易脱胎于唐朝早期的贡赐贸易,是绢马贸易的另一形式。唐前期,为了加强对其下属地区的控制而实行贡赐贸易,这一贸易形式一开始是为而服务的,其加强了唐王朝与其藩国的联系。当这一贸易形式的规模不断扩大,且不断下移,贡赐贸易逐渐发展成为唐王朝与藩国之间的常规贸易。

image.png

  之后,由于绢马贸易的弊端逐渐显露,唐王朝不得不为其寻找替代品。中国人种植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是中国人直到唐朝才可以大规模的种植并饮用茶叶。

  作为一种农产品,茶叶对农业民族来说是优势产品,而游牧民族又对其有客观需求,茶马贸易也就应运而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