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对待子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带来了什么影响?

  项羽,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子婴是一个仅在位46天的皇帝,身世不详,虽投降刘邦,但却被项羽给砍了。其实,之君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可项羽他,是否是单纯地宣告其“改朝换代”呢?

  随着胡亥时代的开启,才有了子婴的记录,但生年不知,故几路学者探究,从嬴政之子到扶苏之子,再到嬴政哥哥之子,却始终对子婴的身世没有一个定论。

  其实,不管子婴是谁的后代,但从他可以在胡亥面前说上话,足见其背景不低,且和胡亥的关系非常近。只是,赵高利用完胡亥,就把他给了,后将子婴推举为皇帝。

  当时,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秦二世的情况,却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所以,不得不迎立子婴。

  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故而子婴不该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王”,并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玺。

image.png

  其实,赵高称子婴为“秦王”,是为了自己后篡位做准备。

  不过,子婴并不感谢赵高,他很清楚秦国目前的处境因何人而起,于是,便想除去赵高。之后,子婴找来韩谈商议,准备称病,不理朝政,引赵高前来。

  果然,赵高亲自去找子婴,并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之后,趁此机会韩谈刺死了赵高,并诛灭了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但没过多久,刘邦的军队就来了。于是,子婴见大势已去,便不再坚持,选择了投降。当时,樊哙提议死子婴,但刘邦却拒绝了他的建议。

  而一个多月后进咸阳的项羽,却毫不犹豫地了子婴。对此,有人说,项羽此举应是报“家仇国恨”。

  都知道,项家世代为楚将,而从小跟随的叔父项梁也被秦将了。如果仅是单纯“报仇”,那只能说明项羽做事太过“义气”了。

  其实,项羽的行为和朝代更迭中那些胜出者没有什么区别,他只是想让世人知道,“秦”已经彻底完蛋了,并要宣告:“我项羽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因为前面有了一位“仁君”,不得不让后人将二人进行对。当然,大都是对刘邦的赞誉,觉得他才是一位有德君王的作为。

  其实,数数中国两千年来的几百位皇帝,有几位是“心软”的。而刘邦此举只是为了收买人心,但是,项羽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天下就是要武力获得,如他之前和项梁说的嬴政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样。

image.png

  所以,项羽了子婴,只有彻底斩除根,才是正的替代。至于屠城纵火,何尝不是这种心理,只有重新来过,才是焕然一新。

  当然,项羽的一些过激行为,自然成了刘邦的“反衬品”。的确,个人性格上的狭隘,了他妥处理事情的能力,从而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对此,有人提出,如果子婴的时间再多些,能否扭转局势?

  不会。

  秦朝实行的民生制度太“高压”,且没有弹性,绷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断,民间的肯定会很频繁。何况,秦朝的这种状况是几代皇帝作用的结果,只是到了嬴政一六国之后达到了极点,后期的国家治理,更是已经开始出现了危机。

  子婴上位,能做的也就是除掉赵高。

  因为,他的上位,本就是赵高的权宜之举。赵高本想自个称帝,但没人理他,只好搬出子婴。所以,从某种层面上说,子婴就是赵高的“替身”。当然,子婴非常清楚,赵高废秦帝制,就是不想承认他这个皇帝。

  因此,子婴不愿意做替身,并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如果他不先动手,遭殃的一定是自己。只是,他可能没想到,刘邦待了他,项羽却了他。

  当然,项羽肯定不会放过任何秦皇室成员,因为,他就是要天下人看到,秦朝已经彻底覆灭了,秦皇族已经被彻底清洗了,天已经变了。

image.png

  项羽和刘邦完全不同。

  项羽虽反抗秦朝的暴力,但依旧相信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即使他晚于刘邦进咸阳,也没有多思考为何刘邦会放过子婴。如果项羽处理事情再缓和点,天下拥护他的人应该会多些。

  大家虽然希望有人起头去反对,但并不希望再看到一位同样暴力的人。可能,前期的确需要让人看到自己的力量,但是,当局面有利于自己时,就必须让人看到自己柔性的一面。所以,项羽本是有机会的。

  刘邦放过子婴,并不是刻意留给他处理,但是,恰恰被他处理了,从而帮了刘邦的忙。以至于,在那个微妙的时刻,大家已经开始选择站队了。

  子婴从一开始,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生于皇家,却被宦官安排做了王。如果当初他不接受王位,是否可以避开呢?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后人都不清楚他的确切身份,不知道他从何来,倒是因为和王位沾了边,反将自己送了命。

  而项羽才不会介意谁登上王位,因他心中所想就是推翻,就是毁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