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响马是什么意思?ldquo;响马rdquo;一词是怎么来的?
古时候响马是什么意思?“响马”一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响马一词起源于山东地区,在古时候专指马贼、强盗。每当有旅商路过,马贼便会放出一支响箭,此后马匪就会出,掠夺财物。因为古时候山东马匪会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所以才有了响马这样的称号。直到山东爆发农民,响马逐渐变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此后响意思多指军而不是马匪。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响马”一词的来历,还有词意究竟是如何发生转变的,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古时候,拦路的强盗、土匪,又被称“响马”,指他们在拦路时,因放出响箭示警,然后骑马奔腾而至商旅货物而得名。
那么,“响马”一词又是具体从何时出现的呢?
其实,“响马”这个名称和明朝中叶一场历时两年,纵横八省的农民大有关。下面,笔者简单来叙述一下这场农民的来龙去脉。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抵御北元贵族的侵扰,明成祖朱棣规定在京畿周围地区计丁养马。后来的明朝皇帝又逐渐把这项制度推行到河北,河南等地。
当时,明朝按百姓丁田授给种马,叫马户,然后每年征驹(即小马),若种马死或者小马数量不足的,百姓都得自己赔补。
到明朝中叶时,由于宦官擅权,益,土地兼并非常激烈。庄田增而导致场少,饲料短缺,马户无力饲养,军马死亡不少。官吏又催督苛刻,农民因赔偿往往弄得家破人亡,加之连年灾荒,致使“民困已极,庐舍几空”。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在这种情况下,京畿周围的人们往往利用自己饲养的官马,组织成马队,劫富济贫,反抗官府,他们这样的人被明朝称为“响马盗”。
明正德初,“响马”的势力越来越大,明朝治者派官兵四处,并设立“什五连坐法”,乱乱捕无辜的百姓。
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杨虎、刘六、刘七率领众“响马”揭竿而起,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大。
杨虎,河北交河县人,是著名的“响马”,他屡受官军的追捕。刘六名宠,刘七名宸,是霸州(今河北霸县)的贫困农民,他们弟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胆力弓矢绝伦”。
他们后推杨虎为首领,攻打京畿南面的州县,一时间,四方贫困百姓云集响应,“旬间众至数千”。
由于爆发于饲养军京畿地区,很多马户都参加了,军便拥有了很多军马,“一昼夜驰数百里”,“倏忽来去,势如风雨”。官兵兵少马弱,对义军莫可奈何。很多地方州县的官吏不是“望风奔溃”,就是“开门迎款”。
军兵分两路,东路由刘六、刘七率领,自河北转入山东;西路由杨虎率领,进入山西。义军纵横数千里,所到之处,百姓备粮酒相迎,声势极为浩大。
明朝的治者对爆发的农民大为震惊,慌忙调兵遣将,加强防守和。
为打破官军的包围,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杨虎率领义军迂回于河南、山西;而刘六、刘七则转战于山东、河南,出湖广、江西。
军“持马力倏忽驰骤”,不占城池,不建立根据地,采取的完全是流动作战的战术,“所至纵横,如蹈无人之境”。
八月,两路义军又会师于霸州,直逼京师。明朝廷急忙命兵部侍郎陆完率领京营和边军回师救援。义军为避敌锋芒,又挥师南下。
十一月,杨虎在夏邑(今河南夏邑县)小黄河战斗中牺牲。军又推刘三(刘惠)为首领,称奉天征讨大元帅,又推秀才赵鐩为副元帅。军还进行了一番整顿,把义军编为28营,并严申军纪,不许抢掠,不许妄。
义军还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树立起了两面金字大旗,上面写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这个口号继承了元末红巾军的传,表达了义军要推翻明朝腐朽治的决心。
正德七年(1512年),明朝再度调集重兵围剿义军。军为了牵制官军,再度分兵。刘三、赵鐩转战河南,刘六、刘七出兵山东。
在河南的义军受到明将仇钺的疯狂反扑后,进入安徽,又转战湖广。闰五月,义军在湖广应山县与明军激战失利,赵鐩突围后化妆成僧人,不幸在江夏(今武昌)被俘。
刘三突围至河南南召,在战斗中中箭牺牲。赵鐩和被俘的义军首领共计37人被囚车押至京城,赵鐩等六位主要将领被明廷处以残酷的剥皮之刑,人均被处以磔刑。
刘六、刘七为了援救河南战场,率军入豫,当他们到达河南时,刘三、赵鐩均已兵败牺牲,明军集中兵力向刘六、刘七疯狂扑来。
陷入孤军奋战的刘六、刘七为了摆脱明军的围剿,“弃马登舟”,引兵南下湖广、江西。在湖北黄州的战斗中,刘六中箭受伤后,不愿被官军俘虏,投江。
刘七继续领导义军,攻克江西九江,顺流而下,转战于安徽安庆、芜湖和江苏瓜州、镇江、南通等地,“三过南京,往来如无人之境”。
但是,水上的舟船毕竟不是惯于骑射的义军的长处,七月,明军用击沉义军战船,义军只好登陆,占据南通狼山岛。
明军大举,由于寡不敌众,刘七中流矢溺水而亡,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江自尽,义军最后全军覆灭。
这帮“响马”军奋战两年,纵横八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是明朝中叶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大。
这场虽然被了下去,但是,这次也给明朝治者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教训,使明武宗认识到仅凭高压政策难以维持长久治,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矛盾。
失败的第二年,明朝廷下令减免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税粮,并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
明武宗去世后,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对朝廷内部也加以整顿,进行了杨廷和领导的改革,罢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庄、官庄,退还自正德以来侵占的民田。明朝出现了嘉靖初年较为清明的局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