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长了15倍

  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财政支柱的网友们,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长了15倍

  “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刘晏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被任命为度支郎中,即户部主管财政收支的副长官,到叛乱平息的公元763年,他取得刚刚登基的唐代宗的信任,升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相当于副宰相,同时兼领人事和财政事务,成为帝国最重要的行政之他前后主管天下财政长达20多年,是有唐代任职时间最长的财政长官。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长了15倍

  在财经思想上,刘晏并无特别的创见基本上是“桑弘羊再世”。在当时的知识精英阶层,桑氏之名已然败坏,然而就如同桑弘羊力排众议地褒扬商鞅样,
刘晏亦视桑弘羊为楷模。与桑弘羊相,刘晏身处于皇室权威急速下坠之所面对的局势当然更为凶险,为了重现中央集权,他的手段更加巧妙。若较刘晏的盐法与之前众人一从
桑弘羊到第五琦一的不同可以发现,他的“民产官收一商销”是一个效率更高、更注重利益分配的官商合营模式。这些措施果然立竿见影,食盐收入逐年增加,10多年增长了15倍,以至于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一一半。这也是财政史上,盐税占国库收人最例的时期之一。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长了15倍

  除了官营盐业,刘晏还对全国的重要商品产销进行管制,把桑弘羊的平准、均输制度重新搬了出来。他在各地建立常平仓,相当于仓储和物流中心,设置了知院官,随时了解各种商品的动向,然后“增贵卖”,以获其利。《旧唐书.刘晏传》记载说,“他全面掌握了商品的供销动向,获得了重大的利益,而市场波动则得到了平抑,这是正高明的治理之术”。中唐在“安史之乱”以后,没有陷人更大的乱境,与刘晏以果断的专营政策迅速改观了中央财政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长了15倍

  刘晏为政非常勤勉,大小政务无论轻重,都能在一
之内就作出决断。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卷,常常是秉烛达旦。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代宗执政将近20年,经济元气渐复苏。公元779年,代宗驾崩,37岁的长子李适即位,李适是一个跟太祖父李世民经历很类似的少年英雄,20
岁时就被父皇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在前线与安中叛军决一死战。他登基之后,决意学习汉武帝,彻底切掉藩镇割据这颗大瘤。然而,李适最终没有学成汉武帝。在财政上,他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在的位的第二年,听信谗言,居然处死了自己的“财神”刘晏。史载,刘晏死徒四壁,只有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天下为之喊冤。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