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道台是什么官职 道台知府还要打吗

  还不知道:清朝道台的网友们,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历代朝局都上演着兴衰成败,每位治者都是一个的灵魂,有着自己执掌天下的理念。因此在这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官阶制度也随时代更替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清朝的道台便是其中之一。

  quot;道台quot;作为一个全新的官阶出现在清朝,并非是治者一时兴起而设置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仅此于元的朝代,清朝前中期地域广袤,特别是乾隆时期经过十次军事行动后,中国的版图更是达到了1400万平方千米之广:北起蒙古,南至南海诸岛,西达新疆,东北抵至外兴安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藩属国。版图的扩大虽然是彰显国力的硬核手段,但与此同时也相应地增添了行政管理重担。

清朝时期道台是什么官职 道台知府还要打吗

  我们再将目光转移到官阶上,稍大的巡抚、总督接触到底层的机会不算多,而那些基层的衣食父母官呢?

  知府、知县都净是处理起百姓那些毛蒜皮的事情去了,在二者之间也就多了一个工作空档,但为了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行,自然然而的,在原有的quot;省quot;与quot;府quot;之间就多了这么一个新官阶——道台。

  作为一个新的官阶,道台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为quot;道quot;,但quot;道quot;却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这个行政划分其实早在汉朝就出现了,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解释为quot;有蛮夷曰道quot;或者quot;县主蛮夷曰道quot;。后经历朝历代发展,quot;道quot;的特征也不断与时俱进,到了明朝,由于各道的职责在实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大都相互交错,所以废止变动较多。同时期,被分配到这一单位的官员也是官位尚卑,所以鲜为人知罢了。

  史载,这个官职最早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一种派出机构,长官被称作道员、也叫做道台。

  它的下属机构分别为分巡道、分守道、粮储道、盐法道、兵备道等若干个小部门。单凭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一般认为分巡道是按察使司的派出,巡察若干府的官吏、司法相关事宜。分守道是布政使司的派出,协助管理地方的农桑、经济、民政。粮储道顾名思义是管理漕粮储运等事。

  兵备道是重要地方设的兵备,盐法道是督察盐场生产等相关事宜。粗略看来在某些领域的职权是和当时已经存在的官职是有所冲突的,但也尽了查漏补缺之时效。

清朝时期道台是什么官职 道台知府还要打吗

  那么道台这个官位如何呢?

  在清朝的官位等级是这样排列的:总督、巡抚、道台、知府。由此可见,两司之下就是道台,所以还是一个很有含金量的官职。

  乾隆中期将原来的参政、参议、副使等名称全部取消,只称为守道与巡道,简称为道员,一律为正四品。正四品是什么概念,地方知县(七品芝麻官)整整高了三个台阶呢!而有的道员可以做到从三品的位阶去。而人们常说的知府也只是个从四品的官阶,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官名,管辖州县,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

  清代沿袭明朝。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这单单看一下管辖范围和要做的事情,从四品官员已经挺有权力了啊!较一下来看,从四品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那么道台官属正四品从三品岂不是相当于如今的副省级级别?差距这下够明显了吧!

清朝时期道台是什么官职 道台知府还要打吗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得出的结论就是道台知府要大。然而事实是否全然如此呢?答案也不尽然。

  因为在清朝那个年代是可以捐官的,同样都是花钱买官,如果各位读者是当地的富商大豪你会如何选择?毫无疑问,我猜想各位的选择肯定是往大的买。一个人做了大半辈子的商人,一方富甲,享尽荣华富贵,怎么可能甘愿见到一个七品小官就弯腰下跪呢?因此选择捐官的话,还是要往高处捐。当然太高了也捐不上,所以这个道台的位置就挺好,因此大量的道台就这样被富商大贾所霸占。

  那么那些千辛万苦寒窗苦读凭功名考取进入仕途,替百姓干实事的知县就不抵一个钱财换取的道台?笔者看来并非如此,他们当然要那些虚头巴脑捐官得来的道台好的多。富豪们的初衷只是免除跪拜,拥有一点做官的人看得起的特权罢了,他们这么做也无非就是买个quot;官身quot;,好在重农抑商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多一点方便之处(在大清,盐商特别富裕,往往身价惊人,经常要和一些有实权的官员打交道)。

  其实,如果是一个实实在在做到道台的官员,官拜四品那也是相当了不起的,受万人敬仰,别的不说,这个位置就是个quot;摇钱树quot;。单从盐的产量,粮食分配,以及河道清理三个方面来说,油水就达到了不可估量的地步。

清朝时期道台是什么官职 道台知府还要打吗

  先说粮食,在太平年间可欺上瞒下,灾荒年调配也可以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再说盐巴,在那个盐铁被垄断的年代,随便薅点,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最后关于河道清理,历来这样一项大工程哪一次拨款少?而这些,恰恰都归为道台所管,这其中的利益还少吗?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要是做个实权道台,搞个三年没有万两也有千金了吧!

  除此以外,清朝的道台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正如一个制度的不断演变。清朝中后期,道台是完全碾压知府,由于皇权的渐衰落,道台拥有了向皇帝密奏的权力,渐渐的成为皇帝监视总督、巡抚甚至是掌握地方的眼线。

  所以,通过以上的对,无论是在实质的官阶等级,还是权利、获利数量,道台都是明显要优于知府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