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争的危害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影响有多大

  牛李争的危害和影响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唐朝末期时间,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朝臣们只能攀附宦官来求得官运亨通。这些依附宦官的朝臣分为两派,争斗不息,史书称为“牛李争”。所谓“牛李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与李德裕为首的“李”,两派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他们的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历经了六代皇帝,到唐宣宗时期才平息下来,对唐朝晚期的影响极坏。

  牛李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在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中,作为考生的牛僧孺、李宗闵所写的策论大胆批评时政、抨击当权者,被主考官慧眼赏识,推荐给唐宪宗。而被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当朝宰相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亲。他和主持考试的官员有私人恩怨,认为他们这次故意联合了考生来诽谤自己,就向唐宪宗申诉,说考官们徇私舞弊,录取了和自己关系好的考生。唐宪宗听了就大怒,不但贬斥了几名主考官,而且不予任用牛僧孺和李宗闵。这就是双方结怨的开端。

  唐穆宗年间,李吉甫已逝,他的李德裕做了翰林学士。这时,李宗闵已在朝中做官了。李德裕等士族出身的人和李宗闵等科举做官的人彼此都瞧不上眼,加上以前的各种恩怨,双方并不和睦。有一年的进士考试,李宗闵有一位亲戚考上了,而另一个大臣段文昌向考官推荐的人没有被录取。段文昌怒火中烧,向唐穆宗告发考官作弊。李德裕等人因考官杨汝士、钱徽和李宗闵是朋友,也附和段文昌的意见。于是,仿佛历史重演一般,杨、钱被贬出京城,李宗闵也受牵连贬为剑州(今四川剑阁、梓潼等地)刺史。从这个事件开始,两派朋的斗争就变得表面化了。

牛李争的危害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影响有多大

  李宗闵虽然暂时被贬,但牛的另一领袖牛僧孺因为偶然的机缘被唐穆宗赏识,当上了宰相。他一上台,李德裕就被贬为浙西观察使。李的大臣们也纷纷被牛排挤,双方结怨更深。唐敬宗即位以后,牛僧孺不满宦官当权,自愿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做官。他一走,与牛不睦的裴度当上了宰相,大力提拔李人员。这样一来,李翻身占了上风。

牛李争的危害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影响有多大

  不久以后,唐敬宗被宦官害,唐文宗当了皇帝。裴度极力推荐李德裕为宰相。同时,李宗闵也得到宦官的帮助,拜为宰相。过了一年,李宗闵又推荐牛僧孺为宰相。两人合力,把李德裕赶到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任节度使,并处处压制李德裕。后来,唐文宗得知牛僧孺是因为争而排挤李德裕,非常懊悔,就疏远了牛僧孺。不久,牛僧孺被贬为淮南节度使(治所在今扬州),而李德裕被召入朝中当了兵部尚书。

  833年,李德裕当上宰相,趁机排斥牛,提拔李成员。这种手段渐渐引起文宗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看到牛李两派谁占了上风必定要竭力排挤另一派的成员,不禁感叹道:“平定河北的容易,但消除朝中的朋斗争难啊!”后来,唐武宗即位时,牛失势,成员都被贬谪到南方。但唐宣宗当上皇帝以后,又排斥武宗的旧臣,把李的人都贬到崖州(今海南)去了。延续四十多年的牛李争至此画上了句号。宦官专权,朋之争,加深了唐王朝的危机,造成了难以收拾的混乱局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