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炀帝和唐太宗为什么拼了命都要打高句丽?
因为高句丽不是,实际这个在唐朝就类似于北宋时候的辽,南宋时候的金,明朝时候的后金。其实就是现在的东国一线。
与那些游牧民族不同,高句丽这是一个的有机会发展成高度文明强国的势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哪怕伤筋动骨大伤元气,能除了它都是值得的。
在军政态势上,高句丽在辽东的扩张势必会成为华北平原的直接威胁,双方缺乏战略缓冲地带。
更重要的是高句丽的所处位置处于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之处,但高句丽却能够直接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疆。
民族文化文化方面,作为间杂了汉、夷、夫余三者的山地民族,经济生活上渔猎与农业并行,在文化沟通层面与中原文化区别很大。
所以对突厥形成一定压制之后,隋唐王朝便会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对高句丽的征服。
隋炀帝战略方针非常激进,而他所采取的行动使得双方的矛盾完全激化,但隋王朝倾国之力所发动的远征却最终压垮了隋帝国的国力。
唐太宗在另立太子李治之后,意识到必须在自己这一代尽早铲除边境威胁,才能够保证在唐王朝的下一代边疆问题才能够实现缓和,于是在贞观十九年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联合新罗瓦解高句丽的实力,之后李治时期才得以在公元655年到公元688年的一系列战争当中最终实现消灭高句丽的战略目的。
东北的地理非常特殊,外部地处偏远,又是苦寒之地,内部四通八达,资源丰富。一旦有一个强大的政权组织起来,南下占据中原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就像本吞并)。和漠北那些始终在打打的的游牧部落不同,东北是农耕文明,汉化程度更高,更稳定,也更容易入主中原。所以历代朝廷对东北方向是高度戒备的。把东北看成中原附近的区域就容易理解了,如果九州之内有人也会立刻的。其它边疆方向都没有东北这么特殊。
国际素来都是国内的延续,不可割来看。所以,打高句丽的主因不在国外,而在国内。那么,到底为何要打高句丽呢?这就要看当时的时代背景了。
隋炀帝是江南小门阀势力拱出来的皇帝,在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面前实在不占优势。所以,隋炀帝迫切需要军功。换句话说,这是隋炀帝的集团的一次。
至于唐太宗的征伐,那时是唐初,陈寅恪先生讲过,唐初奉行关中本位的政策。对高句丽的征伐,正是扩大陇右集团的力量,削弱山东门阀力量的关键一步。所以,这些国际行动的背后,其实是精明的算计。
当然,做决策嘛,只看派利益不够,也要考虑下的得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