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齐之后魏国再次强大,秦国夺走陶郡魏国为什么不反击?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五国伐齐后魏国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284年,齐国宋国后两年,在苏秦的策划下,由燕国总领大局,燕、赵、魏、秦、楚共同出兵攻打齐国。

  五国联军,燕国是倾国之兵三十余万,从北部南下,很快就攻克齐国都城临淄,击溃齐军的主力。

  战国时期各大国之间其实军事实力差距不大,任何两个大国联合起来,没有一个诸侯消受得了,何况五国联军走的还不是同一个方向。

五国伐齐之后魏国再次强大,秦国夺走陶郡魏国为什么不反击?

  图-魏国获得宋国旧地后疆域

  从这时候开始,各国开始瓜分齐国。可怜四年前还与秦国一起称帝的齐国,两年前才刚攻占战国第八雄宋国的齐国,竟然一夜间沦落到如此地步。

  燕国是这次合纵连横的轴心国,战功也最大,占领包括齐国都城临淄在内的七十几座城池,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城两座大都以及附属城邑。

  获益第二大的诸侯当属魏国,他们采取的是就近原则,攻占原宋国旧地所有地区。若论富裕程度,这个宋国旧地,人均GDP绝对是整个齐国范围最高的,而且人心并不向齐,魏国实际上用最少的军力,实现了最大的利益。

  魏国将宋国划分为三个郡,都城睢阳(商丘)和彭城所在叫大宋郡;最富裕的郡叫陶郡;以方与为中心包含腾国旧地叫方与郡。

  图-魏国获得宋国旧地后疆域

  秦国派国尉斯离领大军到来,却收效甚微。由于兵力不足,齐国北部领土都被燕国接管了。

  以秦昭襄王的处事原则,怎能容齐国加宋国这两个如此丰盛的蛋糕,自己不能狼吞虎咽几块。当时秦昭襄王和相国魏冉,都将蛋糕锁定在宋国旧地,特别是原宋国最富裕的陶郡。

  当然魏国不可能将吃进肚子的蛋糕吐出来,秦国方面派人请赵惠文出面协调,希望兵不血刃接收魏国占领的陶郡。

  为了达成目的,又不失面子,秦昭襄王派人到赵国,愿意用十五个城池,名为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实际希望赵国向魏国施压,让魏国献出陶郡给秦国。

  公元前281年,为了让魏国放弃陶郡,秦昭襄王派大军攻打魏国,秦军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告急,这次乐毅领赵燕联军去解围,此番不但解围成功,还把秦军困在魏国林下城,秦军一度非常危险。

  后来秦昭襄王动用外交攻势,请赵燕联军让开一条路,才让兵困于林下城的秦军安然撤退。

  “兵困于林下”这个事情,对秦国朝堂震动很大。

  秦昭襄王很生气,他一定会狠狠报复。不久秦军由白起领一支军队,攻入赵国的太原盆地。相国魏冉则亲自领秦军十五万主力,去夺取魏国占领的陶郡。

  魏冉有陶郡情结这是众所周知的,几年前魏冉和赵国相国李兑会盟,不约而同打起陶郡的主意。陶郡作为宋国旧土,此前无论是齐国还是魏国,都是宋国的死敌,都不能让陶郡百姓信服。而秦国在此前的几十年,恰好是宋国的盟友,秦国接管陶郡,陶郡百姓自然容易接受一些。

  魏军要对广袤的宋国旧地进行管理和治,难以组织有效抵御,魏昭王的战略思维很清晰,宁可放弃陶郡,只要保全剩下的大宋和方与两郡,魏国也已经赚得钵满盆满。在秦军几年来咄咄逼人的攻势下,魏国饮恨退出陶郡。

  铁血雄师十五万,外加“人和”的优势,魏冉最终拿下陶郡。

  图-秦军拿下陶郡后魏国疆域

  我们来看看魏国的领土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从晋国继承的领土,包括东郡的朝歌、殷等地,这部分土地约占不到四分之一;第二部分是从楚国夺取的领土,包括国都大梁等地,这部分领土占了约一半;第三部分是从宋国占领的领土,约占三分之一。

  魏国经过一百多年的扩张,从楚国和宋国夺取领土,完全可以弥补旧都安邑所辖河东和河西领土损失。

  魏国并非人们想象中,被秦国夺取太行山以西土地就一蹶不振,魏国在得到宋国的方与和大宋两个郡后,呈现复强的态势。

  秦国从魏国手中夺取陶郡,阻隔魏国东西领土,这才使魏国没有成为超一流的诸侯,但是魏国复强是事实,魏昭王的二次创业成功了!

  后来魏国一直在谋划从秦国手中重夺陶郡,三十多年后,在信陵君魏无忌的领下,魏军也确实攻占了陶郡,但是那时的秦国已进一步强大,吕不韦时代来临,魏国已经阻挡不了秦国继续东进的步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