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满语是个什么样的语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享国276年。在其治中原的这数百多年里,他们成功将满人的一些风俗,甚至是服饰打扮推行到了群体当中。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唯没有将满文推广到人群中。

  在任何一个时代,治者都会在其治区域推广自己的语言,但满清治了如此之久,不但没有让所有的讲满语,反而满族人一个个开始学习汉语,甚至是原本北京城里的那些慵懒的八旗子弟们也基本上学会了用说话、书写。为什么在清朝没有推广满语教育呢?
其实并非清朝治者没有推广满语教育,而是当时的天下状况根本不可能能够让满语教育成功推广。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一、满语的起源:属半成熟体系,缺乏基础,注定会有缺陷

  按照现在所制定的语言学分类来说,满语产于东北亚地区,只是存在于我国东北及外东北地区的部分族群之间使用。因此满语的使用基数并不是很广泛,最初只是民族聚集性使用。而且在早前,满语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语言,只是以发音的形式来进行交流。

  直到1599年努尔哈赤在一女族部落之后,决定借蒙文来创作一种新语言供自己部落联盟使用,这才有了满语的雏形。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满语理解成蒙语系列的文字。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满洲实录》记载“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须习蒙古书,译蒙古语通之”。

  自满语创立后,通过数百年的发展积累,相对以前来说是成熟不少,虽说我们听不太懂,但起码在满人活动区域内满人门可以进行一些常交流。不过这个“交流”的方便也只局限于语言上,若上升到文字层面,满语的问题依旧相当大——满文因为缺乏一定的基础,一直没有新的词汇产生,遇到新事物,很容易造成用词荒现象。

  因此,满语其实一直属于一种半成熟的文字传播状态,毕竟它也只是蒙文的改写,蒙文的词汇本来就不成熟,那么满文自然也不会它好到哪去。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满语的历程:虽未强迫,但一直在推广,道路漫长且艰难

  自从努尔哈赤要求创立满语,就已经代表努尔哈赤意识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才能让人们更好的接纳你——就像在殖义期间,英国曾在世界各地占据着大量的殖民地,号称“不落帝国”。

  而英国是如何治理如此大的殖民地的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灌输英语,增加殖民地对英国的认同感。所以即便是后来,英国虽然失去了这些殖民地,但是这些国家仍然是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甚至对于英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这也是我们如今常说到的文化侵略。而后来的清朝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治,自然想到去推广满语。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那满语是如何推广的呢?这里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1、入侵者占领一个地区的时候,自然不可能一刀断式的强行推广,否则很难取得有效的成就。因此当年清朝在入主北京之后,首先在满清治区推广剃发易服。由于汉族文化里面有一点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人们对于这样的风俗非常反对。为了落实这一政策,完成自己推广的第一步,满清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策。

  但当他们完成第一步后,要开始第二步推广满语的时候,发现事情并没有他们当初想的那么容易。推广文字与剃发易服不同,剃发易服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但语言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语言天赋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下满语。倘若满清治者再推出“只讲汉语不讲满语者全部头”这样政策的话,尽管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到最后可能都被绝了,所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2、清朝治者自然明白这个理,知道学习文化不能强压,所以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虽然当时能说满语的人甚少,清朝仍然将满文定之为国文,满语定之为国语,刚开始大臣所写的奏折还有国家所要颁布的新法令全部都用满文书写,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也要使用满语。

  清代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谈故二·绿头牌》提到:“以满洲字书节略于上,不时入奏取旨”。

  将满语定为国语,并且在重要会议中采用满文,其实就是变相的告诉大家,尤其是贵族们,学习满语是一条必经之路——因为推广满语的范围主要围在上层,官僚要想融入进上层,必须学会满语,而搞定了这些高层,也就是再完成了一大步。总之,满清治者要营造一个学习满语的非富即贵的现象,从而让大家主动踊跃的去学习满语。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3、再后来为了推广满语,满清治者甚至还编撰了大量的满语教科书,如以《御制清文鉴》为基础,以《大清全书》体例为蓝本的《清文汇书》,还有《满洲姓氏通考》这样的典籍。而除了编撰书籍之外,他们甚至还在皇城设立了专门学习满语的的满文学堂。

  赵翼的《曝杂记》记载:“既入书房,作诗文,每皆有课程,未课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

  总之,硬来不能够,而该用的软法子是都用了个遍。

  满语结局:碰上体系完整的汉语,满语弊端显露无遗,最终推广无疾而终

  不过尽管清朝治者为了推广满语,曾经绞尽脑汁想出了诸多办法,但满语的推广还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奏请万安折》中记载:“闾巷则满汉皆用汉语,从此清人后生小儿多不能清语”,但“阙中及衙门皆用清语,奏御文书皆以清文翻译故也。”

  《清语易言》满汉合璧序言中说:“清语者,我国本处之语,不可不识。但旗人在京与杂居年久,从幼即先习汉语。长成以后,始入清学读书,学清语。读书一二年,虽识字晓话,清语不能熟言者,皆助语不能顺口,话韵用字字意无得讲究之故耳。所以清语难熟言矣。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时最终的情况是——即便八旗子弟,也有些人已经将汉语当成了自己的第一语言,母语满语当成了自己的第二语言,甚至对于满语讲的还不居然太清晰;在满清末年的时候,当时就连满清铁帽子王说满语也不是很利索,若让他们提笔写满文,更是没几个人能合格。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那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这主要与满语体系与汉语结构在进行碰撞的时候,满语的残缺性展露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再怎么推广满语也是无济于事。

  为何说其残缺呢?前头写满文起源的时候,我们有提到过——它起源于蒙语,属于蒙语衍生出来的新文字,词汇量异常匮乏,所以很多新鲜的事物满语都无法用相应的名词来进行解释。不过满语虽然不行,但历久弥新、内涵丰富的汉语却是行的,所以使用汉语显然更加便捷。

  况且在满汉杂居情况下,满人为了生存需要,也不得不学习汉语——因为杂居情况下,他们必定免不了与人口基数更大的交流,而要与更好的交流,或者是买卖,自然是要先学会一口流利的汉语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满清贵族也并不局限于学汉语,他们甚至改起了汉姓,做起了;就连推崇满语的满族治者也最终被汉文化感染了,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在这种情况下,满语的推广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了。

满语推广为什么无疾而终?满语是个怎么样的语种?

  四、总结

  满语推广失败后,只在满人的小圈子群体使用,而在清朝灭亡后,满语则是彻底走下了历史舞台。但严格的来讲,满文并没有走向消亡——因为到了现在也还是有人使用满语的,但是由于使用的人数太少,而且掺杂着一定地方性的语言词汇,也就相当于只是讲的满语方言,和之前的满语也是有所不同。而且如今人们对于满语的利用,更多的把它放在科研之上,将其当作研究满人历史的一个科研工具。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是在意料之外的事情,毕竟文化也是优胜劣汰之分,汉语的成熟度远远要超越满语,在这种情况下满语被淘汰也是历史走向的一个必然趋势。完美吞噬残缺听起来虽然残,但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