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身为之君 为什么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骂名
很多人都不了解之君崇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虽然“之君”不是什么好词,但是之君还是有区别的,秦二世那种是他作的,纣王,隋炀帝这一类是他们倒霉,唐哀帝,宋怀宗是他们不幸,而崇祯皇帝怪他生不逢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登基时,明朝已经是个烂摊子了,经过他老哥朱由校治的七年,矛盾不断加剧,后金实力不断强盛,朝政被魏忠贤把持着,所以崇祯皇帝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这个举措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崇祯皇帝治这会却不能这么干。自从于谦死后,明朝的环境就变了,没有什么忠君爱国。争,搞平衡才是主旋律,不管是用锦衣卫监控文官集团,还是用东厂制衡锦衣卫,又或者是由西厂牵制东厂,这成了明朝朝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管是哪个利益团体,总是会和的利益集团互相牵制的。
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这一套玩得非常溜,虽然大臣们争不断,几十年不见天子临朝,但是纵朝政的还是皇帝。崇祯皇帝上台之后,把阉干掉了,他是为了国家好,不过他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天平上放下一个能和阉同等分量的砝码,结果天平倒向了文官集团的一方,后来崇祯皇帝想重新把锦衣卫立起来,但是锦衣卫已经习惯了看东厂脸色行事。可能有人觉得照这样的逻辑,一个国家都去搞平衡,难道明朝就不灭了吗?当然不是这样的,不过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却能确保国家的基本运行,如果自己一方的活没干好,这就给对方留下了攻击自己的借口,而失去对手后,没有了监督者,中饱私囊也不用去担心风险。
崇祯皇帝是一个有梦想的皇帝,他想要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在他的理解中,读书人将会是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得力助手,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群家伙却是生于腐木的一群蛀虫,他把能延缓蛀虫活动的药给打翻了,却没有把蛀虫也一起驱除,加上时运不济,明朝又是大旱,又是瘟疫,生存困难的百姓揭竿而起,彻底推翻了大明政权。我们看崇祯皇帝的治生涯,在能力上不是很成熟,但是却大多数明朝皇帝谱多了,他勤政,简谱,体恤百姓,不过却没有可以依的谋臣,而他本身生性多疑,又不擅长任用人员,导致他看似在朝政上花了不少功夫,却几乎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
假设他身边有个于谦,有个张居正,或者明朝又是另外一番局面。所以崇祯皇帝虽然是之君,但是他也尝试过各种拯救国家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是否可取值得商议,不过和那些无道昏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另外崇祯皇帝,除了他自己要负责外,自然灾害,前几任皇帝遗留下来的隐患也促成了大明的灭亡,让崇祯皇帝一人背锅实在有点冤,因此不乏有人同情崇祯皇帝。还有一个原因也很关键,大明灭亡后,满清入关,在感情上来说,很多还是站在大明这一边的,肯定还是较同情崇祯皇帝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