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并没有赐死吕不韦,为什么吕不韦收到信后自我了断了?
嬴政并没有赐死吕不韦,为什么吕不韦收到信后自我了断了?
吕不韦是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做不了皇帝,但因为嫪和赵太后的事情败露之后吕不韦也被牵扯在其中,一年后,秦王去信责备吕不韦,信中说:“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在这里,秦王只是说要把吕不韦迁到蜀地,并没有要害他的意思。可为什么吕不韦随即就服自尽了呢?
一、持续打击让吕不韦精神崩溃。
秦王对吕不韦的打击是一波接一波,逐渐加强的。嫪毐事件发生后,他先是罢免了吕不韦的宰相之位,但依然把他留在长安。接着,当秦王决定把他的母亲赵太后接回来的时候,又把吕不韦赶到河南的封地上。再接着,秦王又去信责备他,下令把他再次迁蜀地。
就当时来说,蜀地已经是非常偏僻的地区了。后来项羽害怕刘邦对他构成威胁,把刘邦迁到汉中。严格地说,汉中还不算蜀地,但已经是够大的打击了。由此可见,吕不韦在当时所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但这还没完。前面一波接一波的态势说明,秦王对吕不韦的打击还没有结束,还将有更大的打击在后面。
而事实上,秦王对吕不韦肯定是还有接下来的行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吕不韦经过多年的经营,在秦国的势力是很庞大的,威望是很高的。以至于吕不韦虽然被迁到封地上了,各国来往的使者,都还在问候吕不韦的情况。吕不韦很清楚,这是秦王最担心的。
其二,秦王为了确保其治,必须想方设法撇清他与吕不韦的关系。要想撇清这种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吕不韦死。
吕不韦很明白这一点,他知道自己被死是迟早的结局,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干脆一了百了。
二、吕不韦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吕不韦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自尊心非常强。
他在当政期间,因为人把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称为“四公子”,没有他的份。因为,他四处收罗门客达到三千人,并让这些门客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
吕不韦为了让他这一部《吕氏春秋》有说服力,还发布命令说,如果谁能更改《吕氏春秋》上的一个字,就赏他千金。当然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吕不韦的广告语,没人去干“改字”这样的蠢事。
吕不韦做的这件事,说明他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是当他在政坛经营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一个极好面子的人,想要通过文化,来重塑自己的形象。
而秦王对他去信的追问,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信上问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功劳可以获得封地?有什么资格被称为仲父?如果吕不韦确实没什么功劳,确实没有资格,这对吕不韦来说还算不得什么。问题是在吕不韦看来,他是有这样的大功劳,是有这样的资格(传说秦王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吕不韦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有功劳和资格,却被秦王如此反问,因此,他内心是很不平的。
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所以他会崩溃。
三、吕不韦为了保护其家人后代。
吕不韦知道,秦王对他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如果他死掉了,秦王就不会再伤害他的家人及后代了。如果他不死,秦王要发动接下来的行动,肯定会波及他的家人和后代。
因此,为了保护家人,吕不韦干脆。
而事实上,吕不韦的判断是正确的。当吕不韦后,秦王果然就没有再为难吕不韦的家人及后代了。不仅如此,据《史记》记载:“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也就是说,秦王把迁到蜀地的嫪毐的那些门客,也让他们回来了。
四、吕不韦为了保护秦王。
有人可能会说,吕不韦怎么会保护秦王呢?这不是胡说吗?
并非胡说。
传说秦王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记》里也有相关的记载。不管是不是,至少秦王和吕不韦两人都是有这种怀疑的。
秦王因为有这种怀疑,为了确保自己是赢家的后人,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这也是秦王一定要吕不韦死的原因。因为只有吕不韦死了,这个秘密才会永远是秘密。
吕不韦当然也是明白秦王的这种心思的。他明白,如果他不死,一方面,秦王的江山会受到怀疑,必然有人会。这样就会影响到秦王江山的稳定。另一方面,他不主动,让秦王下令他,必然就有“弑父”的嫌疑,这对秦王也是不利的。因为,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吕不韦很干脆地选择了。
或者这根本就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惊天大局!从一开始,见到异人的那一刻,一个计划就在他的脑中形成;而从他把赵姬送给异人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料到了这个结局!如果是的,这是细思极恐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