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名声为什么如此之差 原因出在他的身上
司马懿的名声为何如此之差,这是很多读者都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评价算是褒贬不一了,不过大多数都认为司马懿不能算是一个正人君子,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司马懿一生。从被曹迫入仕开始,司马懿并没有做过太多“不仁义”之事,并且我们要是站在司马懿的角度看,司马懿做的都是保存自身之事。然而正是如此“正直”的司马懿,他一生没有弑君,没有去篡位自立,但是名声与诸葛亮想,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实司马懿如此的不招人喜欢,也正是因为另外的一个人,此人就是他的司马昭。
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从小饱读诗书,并且与的兄弟并称为“司马八达”。当时曹挟天子令诸侯,被天下人唾弃,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本是汉朝老臣,在一次暗曹行动中,被曹定罪,并且也连累到一家人,无奈之下,本不想入仕的司马懿,进了这趟浑水之中,救了全家人。
司马懿的前半生,一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可是奈何于曹家氏族看到司马懿的才能后,不断的去“逼迫”司马懿,先是在郭嘉死前告诉曹,“司马懿之才,不下于自己”;随后在曹临终,叮嘱曹丕:“司马懿是个人才,同样也是个危害,能用则用,不能用更不能留!”再后来曹丕临终告诉曹叡:“司马懿要重用他,但是也要提防着他,稍有不慎,一定要了他”。正是这三代人非常的极端的遗言,使得司马懿做官不能掌大权,不做官活不成,也使得司马家后代痛恨曹氏家族。
不过司马懿至死也没有说过自己要篡位自立这样的话,反而是司马昭的司马炎做出了这样的事。司马懿曾让司马昭面对渭河水发誓,一生一世只做魏臣,所以由此看来司马懿也知道司马昭有篡位的心,知道自己的司马家被曹氏家族逼迫多次,等到自己死后,们一定会不服气曹家人,甚至会做出篡位之事。
我们常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司马昭的野心权倾朝野,可是碍于曾发誓永为魏臣,也并没有做出篡位自立之事。司马昭自跟随司马懿出征开始,就表现出了其野心,在对战诸葛亮时,屡次想立下战功,在上方谷之战时,也是司马昭率先带兵进入上方谷,险些使得魏军全军覆没于上方谷。后来司马懿看到他的野心后,罢了他兵权,然而司马昭并没有就此停止,反而开始联手一些司马懿的学生们,钟会、邓艾等人也是受到司马昭的蛊惑,多次的劝诫司马懿为了天下苍生,一定要除掉哪些曹家的蛀虫。
更加得寸进尺的是在司马懿逝世后,司马昭居然做出了弑君的事情。魏帝曹髦曾看出了司马昭的野心,想要暗中派人讨伐司马昭,结果不料事情败露,司马昭知道后,便召集朝中群臣,另立曹奂为帝,并将曹髦追贬为庶民,后来被弑。至此朝野上下,也都知道天下已经不属于曹家了,曾经曹挟天子令诸侯,如今成为了司马昭挟曹奂号令魏国。
然而咸熙二年,也就是司马昭挟曹奂的第五年,中风病逝,其子司马炎继承了司马昭的晋王之位,并于同一年,逼迫曹奂让位。于是魏国历经了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五位帝王,仅仅五十三年便覆灭了。早前天下人唾弃曹,说曹为曹贼,不过曹再也没有做出弑君之事,后来人们唾弃司马昭,司马昭为了自己家族,扫平了前面的障碍,用的众多也是卑鄙手段,可以说司马昭的野心,使得他做出了很多违背人伦之事。
所以在后人的评价中,对于曹的评价我们还有“枭雄”这样来评价,即便是后来曹丕篡位,也并没有对曹丕有很多的贬评。反倒是司马昭,因为司马昭的原因,将司马懿也圈进了不仁不义的话柄之中。因此我们后来在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认为司马懿在对阵诸葛亮时打不过,所以选择“耗”,反而在后来大敌消灭后,帮自己的家族得到了天下,于是,司马懿的名声也是不能与诸葛亮相较。不过我们如果从“只看结果”的角度出发,司马懿也算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为了家族隐了多年,只可惜司马家天下最后也没有坐太久,便被司马懿的另外一个司马伦(五胡乱华,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加速了终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