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之后为什么会高兴得疯掉?盘点古时候的ldquo;举人rdquo;的优势!

  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高兴得疯掉?盘点古时候的“举人”的优势!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过,做“人上人”也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人吃惯了苦后忽然一朝得志,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感到不适应,手足无措;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大概就跟《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那样,中个举便能疯了。

范进中举之后为什么会高兴得疯掉?盘点古时候的ldquo;举人rdquo;的优势!

  作者吴敬梓写这篇小说时写得颇为讽刺,范进中举前后待遇完全不同,中举前,岳父胡屠户整叫嚷“你个现世宝,我女儿嫁了你不知吃了多少苦,你还想跟我要钱?门都没有!”中举后,胡屠户一改往凶悍模样:“我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要嫁与个老,果然不错!”

  按理说,在古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个秀才、中个举人都没什么稀奇的,举人前面还有进士(包括榜眼、探花、状元)呢。但范进能高兴到那种程度,自然是因为中举后好处颇多,文中就写了中举后众人纷纷给他送钱、送房子、送田地、送奴仆,再算算别的好处,你就该理解了。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是清朝,明清时期,“举人”专指乡试中试的人,也叫“大春元”。民间百姓口顺,习惯称举人为“老”,而管中了举人这事叫“发达”。举人作为省级范围考试的产物,和秀才有明显区别:秀才只是一种身份,而成举人便明确有了可以做官的资格。

  现代人可能会觉得科举考试不算难,翻开史书资料,状元、探花、进士满地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否则太宗皇帝也不会“赚得英雄尽白头”了。按照科举流程,秀才在各省贡院参加每三年才举办一次的乡试,桂榜题名、中举之后,就有了继续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的机会。

  如果举人参加会试没有考中,依然有做官的资格,虽然不能像状元一样留在皇帝身边得见天颜,供奉翰林,前途无限光明,但做知县、学官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要知道科举考试延续1300多年时间,录取的举人仅有几百万名,和现代人考大学相,它的难度已经足够大了。

  前面说了,中了举人,意味着有了“官身”,这是中举的第一点好处。第二点好处在于,举人从此以后可以跟乡贤平起平坐,地位显著拔高,所以《范进中举》里的张乡绅才会拉着范进的手连连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虽然他俩才第一回见面。

范进中举之后为什么会高兴得疯掉?盘点古时候的ldquo;举人rdquo;的优势!

  第三点,中了举人,朝廷可以免除你的赋税和徭役。也就是说,你家里种的粮食,做生意赚的钱都不用分一部分上交了,朝廷要修个桥、铺个路,也不会把你的家人拉过去做活,成辛辛苦苦从早忙到晚,和平头老百姓一般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可以坐在家中悠闲喝茶。

  所以,有些人会把自己的资财转移到举人名下,借此逃避赋税,举人也能从中得到大量的好处,双方“共赢”;第四点,中举人后朝廷会给予经济补贴,负担你参加会试的路费。范进参加乡试还得问岳父借盘缠,不仅没借到反而挨了一顿骂;中举后,这些困难迎刃而解。

范进中举之后为什么会高兴得疯掉?盘点古时候的ldquo;举人rdquo;的优势!

  第五点,举人见到县官可以不用下跪,如果举人犯了什么律令,县官不能随心所欲对他施加刑罚,必须走一套复杂的程序,解除其举人功名之后,才能动刑。总而言之,举人处处都小老百姓高上一头,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范进经历大喜大悲,难以接受疯了,倒也不难理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