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太子为什么会随母姓 这和当时的制度和规定脱不了关系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子随母姓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汉朝时期,有些皇帝的在被封为太子时会被冠以母性,而不是父姓。原先还以为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区别,才把这些太子改成母姓,毕竟每位皇帝的也都挺多。不过一般来说太子位只有一个,这总不会认错人吧,为什么太子也要随母姓呢?这就跟当时的制度还有规定离不开关系了。其实我国古时候人名是个非常复杂而且讲究的东西,不像现代人的“名”可以随便取,也没什么太大的禁忌,那究竟汉朝对于取名方面的规定是怎样的呢?
翻开汉朝时的典籍,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皇子和皇女经常被冠以其母亲的姓氏。如汉景帝的刘荣,在被封为太子时,就被称为栗太子(他的母亲是栗妃);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他的母亲是卫子夫,刘据称为卫太子;刘据的刘进母亲是史良娣,就被称为史皇孙;东汉时期汉献帝刘协从小就被其祖母董太后抚养,
因此被称为董侯;汉少帝刘辩因为被抚养于史道人家(人名,不是道士),被称为史侯。这些都是男性皇室成员的命名。
女性皇室成员的命名也和男性差不多,不过,显得更加复杂一点,也变相的增加了我国姓氏来源的复杂性。如汉景帝的姐姐刘嫖,她和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是一同胞,母亲是窦太后,刘嫖就被称为窦太主;汉初功臣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尚(娶)了平阳公主,就是后来嫁给卫青的那位,先嫁平阳侯曹寿,再嫁夏侯颇,后嫁卫青,可见汉朝时根本不寡妇再嫁。
不过,这位平阳公主并不如很多戏说中描述的那样,是汉武帝同父同母的姐姐,而是一位不知名的孙姓嫔妃的女儿,所以,平阳公主在宫中是被称为孙公主的。而且,平阳也不是她的初封,而是阳信公主,因为初嫁的是平阳侯曹寿,所以,又被称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死后,继承她封地的子孙就改姓为孙,这就说明,卫青后代中有一支是姓孙的。从平阳公主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随母姓,她的又随她姓,这说明,在汉朝时,子女随母姓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习俗在皇室都很常见,就无论普通民众了。
母系究竟于何时进入父系,确实无法以断代的方式来解释清楚。不过,即使在名义上治者是由男性担当的王朝,也不能意味着就是父系。
就以商朝为例,表面上看是父系,历代商王皆由男性担当,可是,女性在国家整体中发挥出的作用绝不男性少。周朝推翻商纣王时,其中有一条罪状就是纣王宠信妇人,其实,这就是欲加之罪!周朝是很清楚商朝的运转体制的,也很清楚女人的在商朝的地位,因此,此一条罪状根本就站不住脚。就连周朝其实也是这样,在推翻商朝之后,也是要和姜氏结为互为姻亲的血亲,来巩固自己的治。
与其说是女性在先秦三代乃至于汉朝时期的妇女地位高,还不如说治者很在意“舅氏”势力的存在。古时候,无论是奴隶还是封建,巩固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姻,通过与有势力的家族联姻来争取尽可能的支持,一旦有变,这些血亲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因为,如果这些皇子们一旦成为最高治者,那么,自己的家族自然就会受到优待,这种事迹在先秦时期皆是。
汉朝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继承了这种习俗。被冠以外家姓氏的皇子只有在称帝后或者就藩的时候,才能把外家(舅氏)的姓氏去掉,改为刘姓,女性则终身不变。继位的皇帝为了依舅氏的辅佐,一般来说都要给予舅氏封侯(称为恩泽侯)或者大将军的待遇。不过,这种制度经过实践证明,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前进步伐了。如果皇帝在继位时年龄大好好说,如果是幼年登基,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与皇帝政权的局面,翻看一部《汉书》,这种记载随处可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