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杖刑到底是怎么样的 可以说廷杖是在明朝时期被发扬光大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时候杖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杖刑是中国古时候五刑之一,其方法就是用大木板击打人的背部、臀部或者腿部。在中国古时候五刑之中,杖刑属于较轻的刑罚。唐朝建立后,为了进一步减小杖刑对受刑人员的伤害,李世民特地制定律法,要求杖刑只能击打臀部,毕竟臀部脂肪较厚,不至于要人性命。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结束。
杖刑的施刑地点有公堂和宫廷之分,如果杖刑发生在宫廷内,那就叫廷杖。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廷杖发生次数最多的朝代,同时也是廷杖场面最为壮观的朝代。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喜欢打人屁股了,而且还喜欢来个群打。想一想一百多个白花花的屁股并排放在那,再加上噼里啪啦的声音,那画面是多么的让人震撼。可以说廷杖是在明朝时期被发扬光大的。
明朝的廷杖有各种各样的规矩。首先在击打力度上分为着实打和用心打两种。这两者的区别完全就在监刑官的一双脚上。如果监刑官的脚呈外八字摆放,那就暗示施刑人员要着实打,不过不能打的太重,要手下留情。如果监刑官双脚平行站着,那意思就是施刑人员自己掌握力度,不要把人打死就行。如果监刑官双脚内八字摆放,那就要求施刑人员就必须要用心打。此时受刑人员可就惨了,一顿板子下来命基本上就没了。不管是实心打还是用心打,打的时候样子都要做足,板子都要高高的举起来,然后狠狠的砸下去,一般人是绝对看不出两者的差别的。
在成化年之前,廷杖时受刑人员是不用脱裤子的,而且还允许穿厚棉衣,这样做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起惩戒作用。而到了正德年间,刘瑾专权,他就把廷杖的规矩给改了,要求受刑人员不得穿裤子,板子必须直接打在屁股肉上。这已经不是惩戒,而是为了要人命的。而且事先刘瑾会施刑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不合格的是不允许上岗的。怎么个训练法呢?就是做两个假人,一个假人里面装满砖块,另一个假人外面包一层纸。施刑人员每天对着两个假人训练。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条件才算合格:当打那个装满砖块的假人时,表面看上去下手很轻,但打完之后打开假人时里面的砖块全都碎了;当打那个包纸的假人时,表面看上去下手很重,但仔细一看纸都没有打破。由此可见那些合格的施刑人员对力道的控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廷杖在明代能够被发扬光大,刘瑾功不可没。不过报应最后也落在刘瑾自己身上,他也落着个被廷杖而死的下场。
明朝功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廷杖事件。一次发生在正德十四年。当时朱厚照在江彬的鼓动下准备南下游玩,群臣得知后纷纷上书劝谏,并怒批江彬祸国。这可惹恼了朱厚照,玩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谁阻止他谁就是和他过不去。二话不说就把几个带头的大臣丢进了大牢,并对的一百多个人进行罚跪。这一跪就是五天。明朝官员是中国历朝历代之中最不怕死的一群人,即便是跪了五天也没有人妥协。这实在是太打脸了。朱厚照非常的生气,于是下旨给这些大臣行杖刑,并让江彬当监刑官。江彬早就对这帮人恨之入骨,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公报私仇,所以在监刑的时候他要求行刑人员一定要用心打。行刑当天午门外哀嚎震天,当场就打死了十几个。想想一百多个人同时被人打屁股,这场面该是多么的壮观,要是放在现在绝对可以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朱厚照的继任者嘉靖帝朱厚熜也同时打了一百多个人的屁股。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所以在他死后朝廷只能选他的堂弟朱厚熜当皇帝。继承皇位很简单,可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继位却让朱厚熜和大臣们发生了严重分歧。大臣们认为嘉靖必须以“嗣子”的身份去继位,也就是说朱厚熜必须要先认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为父,再以朱佑樘的身份去继承皇位。可朱厚熜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他是“嗣皇帝位”的,是直接继承朱厚照皇位的,所以并不需要认朱佑樘为父。
就在两方争论不休时,朱厚熜接着又干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情,他给自己的父亲追加皇帝谥号。这下众大臣可不干了,他们认为嘉靖得寸进尺。于是二百二十多个大臣跪在左顺门前哭谏,劝嘉靖改变主意。嘉靖两次下旨让大家别跪了先回去,可众大臣就是不起来。这一下子惹怒了嘉靖,他随即把其中的一百三十四人拘禁。几天后对这一百多人行廷杖之刑,最后打死了十七个。虽说这次廷杖很惨烈,但也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打出了一个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因为杨慎也是这一百多个人之中的一员。
虽然廷杖之刑很痛苦,更有丢掉性命的风险。但在明朝却有一部分大臣们并不惧怕,他们把它当作一种荣耀。因为这可以体现出他们不畏皇权、敢于直谏的风骨。很多人还因此一打成名,获得世人的称赞。这种成名的途径也让部分心术不正的官员看出点门路,所以有时不管皇帝说的对不对,这些官员都会站出来反对,就希望激怒皇帝然后打他们屁股,以此沽名钓誉。最突出的例子当属万历时期的翰林院检讨赵用闲。万历五年,赵用闲张居正,失败后被廷杖,在拉回家诊治时他竟然让让老婆取下屁股上的一块烂肉腌制,并吩咐老婆把它收起来。
想想屁股开花的滋味,疼,可明朝大臣们依然前赴后继,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