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是如何被唐朝灭掉的?的跋扈治招来了之祸
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实的荣留王。
高建武在对隋朝的战争中屡建功绩,但他却不是一个好战分子。相反,高建武深知以高句丽的实力和中国硬拼只会让自己灭亡。他积极地与当时新兴的唐帝国建立友好关系。频繁地遣使入唐朝贡,又释放多名隋高战争中被俘虏的中国将士,还积极地派人入唐学习。
高建武的这些措施,本来是让高句丽转危为安的正确策略,但却让他手下那帮好战成性的官员非常不满,最终招致身之祸。
当时高句丽国的东部大人叫渊对卢,他叫,这家伙自小就仪表非凡,但是人都不怎么喜欢他,觉得他太残暴。等渊对卢去世时,本应该是接替父任的,可百姓都不愿意让他担任自己的父母官。
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为了当官,跪在乡亲们面前,求他们给自己一个机会,他上任后一定会好好做,如果上任之后大家实在觉得不行的话,那时候再把他撤职,他毫无怨言。良的乡亲们见他这么诚恳,一时心软就答应了。
上任后,果然没有辜负乡亲们对他的“期望”。他极尽残暴的本事,为非作歹,凡是得罪他的人,更是用凶狠的手段报复。这么一来,不但百姓想让他蛋,就连泉盖苏文的同僚和他的君主高建武都看不下去了。大家上下达成一致,决定找机会除掉这个恶棍。
但先下手为强,召集本部兵马,伪装阅兵,了一百多个官员,然后带兵冲进王宫,死了高建武,还把他的体砍成好几段。随后,泉盖苏文拥立高建武的弟弟高臧为王,自己则担任莫离支(相当于宰相),总揽全国大小事务。从此,开始了他的。
唐太宗亲征在位期间,对高句丽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唐朝交恶。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得知弑君后,就已经想出兵讨伐了。但长孙无忌建议不要轻易动兵,李世民就姑且让得意了一阵子。泉盖苏文也是给点阳光就敢灿烂。
公元644年,因为新罗德女王多次向唐朝哭诉被高句丽欺负,唐太宗就派遣使者来到高句丽,警告他们立即停止与新罗交战。给脸不要脸,居然把唐朝使者关押起来。这一裸的打脸行为惹怒了李世民,终于招致了最可怕的报复: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要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高句丽!
公元644年年末,唐太宗李世民调集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高句丽。水路命张亮率领水师四万,战舰五百,横渡黄海,进逼平壤;自己则亲率李世勣等大将,带着步军六万,直指辽东。
和杨广不同,李世民这次出征可谓占尽天时和人和。从高句丽这一面说,不识好歹,囚禁唐使者,道义上陷于被动。从中国这一方面说,李世民不但于用兵,建立了完的指挥、情报、补给系,而且本人魅力非凡,行军途中经常亲自看望属下,唐军上下都愿意为国效力。
连主张慎重用兵的长孙无忌,在一次视察营地后回来,都很高兴地对李世民说:“我看我们的士兵每次一听说高句丽人来了,都喜形于色,摩拳擦掌,大家都愿意去痛敌军。我军有这样的决心,一定能大获全胜!”
唐军来势汹汹,不久就进逼到当年隋军久攻不下的辽东城,将城池团团围住。高句丽方面出动四万兵力前来救援辽东。两军相对,唐军的勇将李道宗斗志昂扬,不等后方援军赶到,就直接出营寨,与高句丽援军作战。
双方展开第一次战斗,唐军因为人数劣势而败下阵来。但是李道宗很快发现了高句丽军阵形的弱点,于是投入预备队的精锐骑兵,继续猛烈突击敌军。此时,包围辽东城的李世勣也来搅和,两面夹击,高句丽军大败而逃。“围城打援”的“打援”战役宣告胜利。
击退高句丽的援军后,唐军开始猛攻辽东城,飞石云梯无所不用,夜不断地攻打守军。唐军在猛攻的同时,乘风放火,扰乱城中士气,终于攻破辽东,把多年前失去的重镇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